[轉] 邱震海、蕭功秦:国力上升時期的精神成熟

觀察世界,尋求改進方法
BUTTON_POST_REPLY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轉] 邱震海、蕭功秦:国力上升時期的精神成熟

帖子 maltz » 2013-09-03, 22:41

來源:http://www.rmlt.com.cn/2013/0827/109755.shtml
东方早报 作者: 田波澜 沈杰群
2013-08-27 09:33

邱震海、萧功秦:“国力上升时期的精神成熟”

多元的视角、完整的资讯和冷静的心态是通往理性而健康的公共讨论的必经之路,借此理性才能像涓涓细流深入其中,达到精神成熟。

近代中国的革命文化缺乏妥协、商量、以双赢解决国际争端或国内问题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这种缺失导致出现盲目、非理性的、斗争式的、激进的民族主义。

微博搭建起了“草根”发声的平台,它是一个好的公共讨论的空间吗?著名时事评论员、学者邱震海认为不是,网络上充斥的情绪化表达恰恰折射了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不成熟。昨日,邱震海做客文汇讲堂,演讲“国力上升时期的精神成熟”,并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展开对话。邱震海指出,当下中国需要通过培育良好的公共讨论文化来帮助国民精神走向集体成熟。

民族主义:需警惕的“精神不成熟”

邱震海抛出“精神成熟”概念,主要基于他对目前中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凸显的“不成熟”现象的观察和反思。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有着长期跟踪和思考的萧功秦认为该概念的提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警示:“我们虽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现代化过程却非常幼稚。”在他看来,现代中国没有经过启蒙理性的充分培育,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多内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和工业化都达到相当水平,可是社会生活中弥漫着暴戾之气,精神生活也极为苍白,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应该思考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是否得到同等程度的进展,如果没有,应该创造怎样的社会条件让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发展起来以创造一个精神成熟的民族共同体。

关于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国民精神“幼稚”的表现形式,邱震海与萧功秦都忧心忡忡地谈到激进(或者说狭隘)民族主义问题。萧功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这三十几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得最好的历史时期,但他同时也注意到网络上的愤青层出不穷,极端民族主义常以一种强势而亢奋的态势蔓延,萧功秦对年轻一代的“理性思考能力”极为忧虑,他倡导培育一种健康而积极的社会心态和个体人格。

邱震海指出,应该在世界文明近代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考察民族主义的问题,在对话中,他以20世纪日本、德国的发展道路和历史命运为比较个案,指出这两个大国的基本特征相似——后发型、悲情意识、缺乏充分的思想启蒙,且都具备精细严密的民族性格,最终走向强悍的侵略他国之路,信奉强权。

邱震海综合其长时期的观察指出,今天的中国也渐渐显现出大国姿态,但民族性格缺乏精细的一面,其善良甚至软弱的本质也有别于日德民族精神的强悍特质。邱震海说,“中国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划伤自己。”当然,邱震海也指出,中国民族主义内敛而善良的基本性格,“是一种自我保护型”的民族主义。

在萧功秦看来,激进民族主义充满着巨大隐忧。一方面曾经背负过历史悲剧屈辱的大国,往往会有一种“创伤性的民族主义记忆”,中国的再度强大会让国人产生物质主义的亢奋感和消费的狂欢体验,而此时若突然遭遇经济大萧条,各种积压的社会矛盾就极有可能被某些机会主义者利用。

萧功秦说,我们必须警惕被虚幻感所蒙蔽,而忽视了中国仍旧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另一方面,近代中国的革命文化缺乏妥协、商量、以双赢解决国际争端或国内问题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这种缺失导致“出现盲目、非理性的、斗争式的、激进的民族主义”,而相当一部分人尚未意识到这种民族主义的危害性。

“一旦面临经济危机,大面积失业,加之人们对腐败与不公的不满,机会主义者会凭借民族主义的话语霸权将妥协温和的政策指定为投降主义,然后开启斗争。他们占领话语制高点,运用广场效应,高举所谓爱国主义大旗,引起社会底层的人参与其中,可能会形成巨大动荡。”萧功秦说。

培育良好公共讨论文化

邱震海借用“牧歌般年代”来说明19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物质贫乏但心灵开放的新启蒙时代,到了1990年代物质生活迅速丰裕,国人的精神世界却开始自我封闭化,甚至出现极度贫乏的状况。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物质更加丰富,社会心态和精神生活却已由“封闭”转向不知道该走向何方的“茫然”,中国和西方,甚至与自己过去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这种迷失方向的茫然感在知识精英阶层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推进中国前进的多种力量中,邱震海最重视三种力量:资本力量、知识力量和公民力量。“我们所说的不自由那是很高端的在云端的那么一点不自由,这在任何国家都有,而我们在民间享有无穷无尽的自由。”邱震海更强调一种反求诸己的自省之路,他尖锐地批评道,正是因为中国知识分子没有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会产生精神上的焦虑和茫然。

当下中国社会应如何走向精神成熟?邱震海将培育良好的公共讨论文化列于首位。“21世纪的中国,有公共空间,比如网络上的微博,但公共讨论并没有形成。我想提三个问题:今天中国有公共讨论吗?有健康的公共讨论吗?有健康的公共讨论文化吗?我认为没有。”

他强调,公共讨论受限制的影响极小,大部分讨论是被浪费和滥用的,例如意见交锋中的标签化现象。学会建立好的讨论文化应该首先从知识阶层做起,辐射于电视节目、报刊、网络和各种看得见的公共场合,每个公民应该从这里学习如何谈话和辩论。邱震海进一步指出,“学会谈话的关键是跨越政治立场和个人情绪这两个层次,而进入逻辑讨论的境界,剥离个人情绪,直达问题核心,处于公正立场,摆脱主义和情绪。”

那么国人健全地思考公共议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邱震海结合其多年主持时事评论节目的经验指出,“多元的视角、完整的资讯和冷静的心态”是通往理性而健康的公共讨论的必经之路,“借此理性才能像涓涓细流深入其中,达到精神成熟。”

“世界是复杂的,不是标签化的。我认为责任在知识精英,启蒙别人之前先要启蒙自己。慢慢培养、引导和建构讨论公共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情绪化走向平淡,从感性到理性,每个人都要冷静下来 ,开启健康的讨论方式。”邱震海说。

萧功秦则以孔子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来表达自己对邱震海“精神成熟”观点的赞同,“理性的人才能正确判断是非,不会受到蛊惑和煽动性影响”。

***

maltz: 培養理性思考不可能旦夕成功。法國的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日本維新西化到今天已經兩百多年,中國共和一百年,但真正的理性發展時間只是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的事情。而理性思考也是一生的學習功課,了解並掌握自己的思考與情緒,不停進步。

中國文化基因裡面的和平與善良 (甚至軟弱與善於內鬥) 應該能抵抗激進的愛國主義,而走向侵略他人的強權之路,而走向被全世界視為公敵而打擊的悲劇。但建立在歷史因素上的報復性的愛國主義,如血洗日本這樣的言論仍然有可能進一步擴散。因為國際與國內的制度不建全,與能源危機帶來的經濟蕭條或許是無法避免的;而人們習慣把責任推卸給別人,而不是反求諸自己。這樣一來,客觀的嚴峻形勢必然導致中國內部的指責與衝突上升,不是內部引爆 (革命) 就是把矛頭指向外國。也可能出現政權因求自保而主動引導民意仇恨外國的情況。

培養理性只能靠文化。求名與求利之外,社會必須建立追求與推崇知識與文化思想的價值觀。政府與民間團體都可以朝這些方向努力。 :on_hero:

BUTTON_POST_REPLY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2 和 0 位游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