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九種常見的認知扭曲現象

研究自己,思考人類
BUTTON_POST_REPLY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轉] 九種常見的認知扭曲現象

帖子 maltz » 2013-07-10, 12:14

「人類不是理性的動物,只是擁有理性能力的動物。」 - Jonathan Swift (1667-1745)

我們常以為自己理性,其實我們很不理性。人類的大腦與生俱來就有許多不理性的思考習慣,等待我們一一克服。
網路上很容易找到各種認知扭曲的研究。現在找到兩篇不錯的文章簡單翻譯,自己補充如下。

原文:
1. http://psychcentral.com/lib/2009/15-com ... istortions
2. http://www.dbtselfhelp.com/html/cogniti ... tions.html

1. 資訊過濾 (Filtering)

世界上的爭端大多起於此:我們只挑自己相信的看。「真相這東西,每個人都有一個」。
即使兩個人觀察到一模一樣的事實,依據兩人先入為主真相概念的不同,他們選上參考的事實也不一樣。
英語裡這叫做摘櫻桃 Cherry Picking。就像辯論比賽一樣,先設好了題目,專挑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說。
資訊過濾在民間迷信,在種族、性別、宗教歧視裡都很常見。

人類也有專挑壞事看的習慣,或許是因為祖先必須為了活命而了解所有潛在的危險。
憂鬱的人也專挑自己的缺點、失敗的經驗貶低自己,雖然樂觀的人也可能高估了希望。
差勁的大眾傳媒也利用人愛看壞新聞的天性專播這些。
很多人看完新聞要感慨世界末日來了,其實這世界沒那麼差。

破解辦法:對自己的觀察抱持懷疑態度,是不是只挑符合自己預設結論的事情看?能不能找到與自己預設相反的証據?

2. 非黑即白 (Polarized Thinking)

小朋友看電視總會問: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
但知識讓我們明白事情往往不是黑白分明這麼簡單,更像是從黑到白的一道光譜,再加上放棄作答的選項。
正義與邪惡其實只是觀察者的判斷,好人與壞人大多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隨著心理成長,我們慢慢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知道是非題只是老師批改方便的權宜之計。

破解辦法:能不能想到一件壞事好的一面,好事壞的一面?好事壞事是不是自然發生的?

3. 以偏概全 (Overgeneralization)

發生在知識貧乏的時候,只看見一點個案,就大膽推測全部都應是這樣。
上一家餐館,點了道菜不好吃,就說以後不必再來了。
看一本書,翻了第一頁不合胃口,就把書放回書架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以偏概全其實是挺有用的習慣,總不能吃了八次十次才決定餐館不好吃。
但是在重要的知識與見解上要特別小心。
做實驗的時候講究數據量,數據量高,微小的差別才能產生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區別。

破解辦法:多觀察。發表看法之前反問自己:我看得夠多了嗎?有沒有例外的可能?

4. 忙下結論 (Jumping to Conclusions)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適當的推敲是了解世界必須的技能。
但愈快下結論,結論的準確性就愈低。麻煩的是人類思考往往是先下結論,再找證據支持。
愈無知的人下的結論愈多,口氣愈傲慢狂妄。在他們的狹小的認知世界裡面,只有自己代表真理。
不知為不知,亦是知也。應該多聽多看多學,以親身經驗彌補知識的不足。

破解辦法:虛心學習,在爭議中不預設立場,在表達任何判斷之前都要反問自己,是不是已經擁有充份證據,是否需要再確認。

(5) 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都以自己為出發點,我們許多記憶與概念都是和自己有關的。
看到什麼事情,就拿自己的來比較。因此「人比人,氣死人」。
常常我們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就假設是關於自己;眼睛餘光掃到有人的臉正看過來,就以為人家正在看自己。
我們也常常高估自己對世界的影響力,把好事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有時也把不幸的事解釋成自己的罪過。
其實背後很多原因是自己不知道的。

破解辦法:不把別人和自己比較。認識到自我的渺小,其實很多事情和自己是沒有關係的。

(6) 責怪他人 (Blaming)

地球軌道上掉下來的人造衛星是不是砸在自己家,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與同事、同學之間的關係如何,報告考試的表現,卻往往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人有一種自我保護本能,把成功歸於自己的努力,卻把失敗的責任推卸出去,顯出不是自己的錯。
但這樣我們也失去了改進自己的機會。
想法與情緒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別人無法改變我們的怎麼想,有什麼反應。
所有的負面情緒都來自己的看法,不是來自別人。改變環境,改變別人太慢了,改變自己的想法只是幾秒鐘的事。

破解辦法:把改變環境與自己的主導權握在手上。不責怪他人,尋求改變自己的想法與態度,心理不斷成長。

(7) 刻板印象 (Labelling/Stereotyping)

每個人都是貼標籤的專家,不良少年、拜金女、三姑六婆、五毛黨……
為什麼說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就是希望對方高抬貴手,給自己貼上好看的標籤。
心思愈簡單的人,手上準備的標籤愈多、愈大、愈醒目、唸得愈大聲。
成長的過程就是撕下一片片我們過去貼過的標籤,重新估價,等待來日再議。
意識到自己正在貼標籤是第一道難關。撇開情緒與回憶的影響而公正評價,是第二道難關。

破解辦法:隨時意識到自己在貼標籤,不受情緒與回憶影響,就事論事,公正客觀。

(8) 投射作用 (Projection/Mind Reading)

古話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
有個人突然丟了自己的斧頭,卻發現鄰居手上拿著有一把和自己一模一樣的斧頭。
於是他懷疑是自己的斧頭是鄰居偷的,左看右看,愈看愈覺得鄰居是一個小偷。
就當這個人要勇敢揭穿鄰居劣行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斧頭還在家裡面。
這時他再看鄰居的一舉一動,再也不像一個小偷了。

還有一個故事是蘇東坡與佛印禪師:
蘇東坡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
佛印:「像一尊佛。」蘇東坡一臉得意。
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什麼?」
蘇東坡答:「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微微一笑。
蘇東坡回家後,得意地向妹妹炫耀這事。
蘇小妹說:「佛印禪師心中是佛,因此看眾生皆是佛。而兄長心中盡是污穢不淨,竟把人看成牛糞!」

我們往往觀察到對方的行為,就自行想像出對方的心思與動機。
其實這都是自己的想法,相由心生。

破解辦法:不胡亂猜測別人的心思動機。對人產生負面見解的時候提醒自己,這只是自己心境的投射。

(9) 比重失衡 (Maximizing-Minimizing)

看了新聞報導的空難,很多人怕坐飛機,但其實坐飛機死亡的機率比坐車死亡還低。
看了新聞報導中彩票頭獎有高額獎金,我們也夢想著幸運降臨,其實買彩票中頭獎的機率比坐飛機死亡還低,
買彩票的回報期望值只有大約 0.6,比賭場 0.95 差得遠了。
吸煙有很高的機率致癌,飲酒過量有害健康,但大家反而忽視它的危害。
很多人為了一點點小事,小東西斤斤計較,大事情他反而看不見。

破解辦法: 每一個可能都有一個概率,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個價值。隨時提醒自己客觀地思考這些概率與價值。

結語:做得到這些,就能配得上理性思考者的頭銜了吧。談和容易呢,共勉之。 :on_cong:

BUTTON_POST_REPLY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3 和 0 位游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