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興》企畫 嚴重劇透

請注意嚴重劇透
BUTTON_POST_REPLY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HP 多元化

帖子 maltz » 2017-01-24, 20:54

戰爭場面應該把士兵的 HP 多元化。初稿好像人死得太快了。
編輯時注意腎上腺素的影響,戰與逃的本能影響,大多數人砍很多刀都不死。
於是戰力高強的角色在殺敵時都是相當狠毒的致人於死地。
同理主角在受傷時因為本能反應還是會繼續奮鬥或逃跑,打鬥結束後才疼痛不堪。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蜀漢的知識份子集團聖母化

帖子 maltz » 2017-02-01, 10:24

編輯希望嘗試把蜀漢的知識份子集團改寫成「左派聖母」,與民眾脫節。這樣蜀漢亡國的責任就不是全歸在黃皓與平常人身上了,興起道德文字獄的知識份子本身都有很大的責任。滿嘴大道理,對人要求都很高,但實際作為沒什麼,只要求別人做聖人,在別人腿上搓繩子 (因為他們本來也沒機會自己付出,直到救國戰爭) 這樣就失去了民心。

那麼諸葛瞻本人可能看得出來但無力回天。因為太平時代久了,亂世當中比較灰色、實用的道德觀已經一去不回了。也不能要求已經進步的人再退步。他本人盡量周旋在兩者之間,其實已經讓「聖母」們 (樊建與黃崇一些青壯派) 不滿意。可以增加諸葛瞻的孤獨,他是最後一個明白人。董厥可能與諸葛瞻一樣居中調合,但比較樂觀隨性一些。

這樣也把炎興的政治色彩往中間靠攏一些,能與比較廣泛的讀者溝通。基本上還是肯定「聖母」的好,只是傻而已,也是整個國家數十年和平死於安樂,人才逐漸稀缺或不容易出頭,緩緩衰亡的寫照。當然聖母之中有大量假的,只是跟著喊口號、混飯吃,背地裡與黃皓也是有往來的。如果要區分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知識份子與天道的脫節

帖子 maltz » 2017-02-06, 03:47

那麼蜀漢末期知識份子集團的退化,躲進自己的象牙塔自己感動自己,在瑣碎的道德完美 (包括無間斷持續北伐大業) 上面鬥志昂揚,對於人民生計,對於南蠻人極度的保護,對於普通蜀人的生計 (見下) 倒不太關心,與現實脫節而不夠得民心,把觀念的完美看得比解決問題還重要,這樣下去簡直要重演黨錮之禍,是什麼原因呢?

除了小地方人才本就比不上原本全國精英大量雲集之外,還可以歸因為 (1) 儒教鉗制思想造成好人才不多 (2) 太平日子久了理想主義者得不到現實的視角 (3) 後主本來眼力就不行。(與從前討論過的庸材大量進入官場是一樣的,而這是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民生問題越來越多) 所以知識份子就出現這種空談的聖母現象,不像劉備那一代人在亂世中挺過來,果敢甚至偶爾有些不道德。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沓中之戰之後的厚葬

帖子 maltz » 2017-02-24, 09:50

姜維從沓中撤退之前,將戰場上死亡的漢軍與魏軍一律予以軍禮厚葬、同葬。這已經是漢軍的傳統。
這些讓小玉這些剛從後方上到前線的人比較驚訝。

首先他們的官方宣傳是不仇恨魏人(他們的目標是從偽曹魏政權當中解放出百姓),
再來姜維本身是西北魏人,而死掉的魏軍很大比例也是這地方人;
第三是一個時代最高水平職業軍隊的素養,他們僅管在戰場上盡快致對方於敗勢死地,
但其動力並非來自於對方的仇恨,而是純粹一具高效率戰爭機器的運轉;
第四則是他們大半輩子殺人如麻,內心的愧疚。

小玉猜到一,嵇縈內心比較陰暗想到二,諸葛茂內心比較有道德感,所以想到四。
而姜維口中說的是三,僅管其他方面多少也有一點。

這可以對比綿竹關之後鄧艾也是將諸葛瞻漢軍、魏軍的屍首厚葬,同樣有 一(懷柔)、三(職業品德)、四 (愧疚) 的心態在。
但是對比之下對成都大肆劫略的整體魏軍就沒有這個素質。這個可以鄧艾在被送上囚車之後大膽預言,換了烏合之眾你們成都就沒那麼舒服了。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諸葛瞻的遺言

帖子 maltz » 2017-03-15, 09:38

第四部最後,嵇縈向諸葛果與小心問起諸葛瞻的遺言 (直到這邊才洩漏):
「藏貴於民」最終成功的一日,也許還比不上一個暴君的統治(指當時打不過鄧艾)。也許我一生的信念都是錯的。是嗎?(微笑)

諸葛果說:執著於把貴與賤的分別放在君與民之上,民要比君貴,本來就容易失去對政事物本質--「追求君民富強與幸福」的追求。季漢人民因此而喜歡他,讓他管理國政,但他也因為執著這個原則而兵敗、而失去生命。但願他認為這個犧牲是值得的,因為人民需要、也樂於支持一個他們能理解的領袖,而當人民有了貴,領袖就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才能成為領袖。

嵇縈再問,果面無表情而不答。

在全文盡量要營造出一個羊祜繼承了「藏貴於民」精神的形象(並且在續作中繼續發酵),然後在諸葛茂最後一段看到羊祜,羊祜說季漢名臣北上,即使遺憾不能相見,他們的精神不會斷絕。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諸葛果與廣場舞

帖子 maltz » 2017-04-02, 22:31

因為古代流行的許多藥物有毒,而且理論根據都相當不科學,
前面計畫過行醫的諸葛果可能不傾向用藥,多是吃得健康、多運動、保持愉快這些傾向自然的療法。
所以朝真觀、青城山的道姑每天早上都會跳廣場舞。

現在很多人覺得跳廣場舞是很俗氣的,所以這樣設計可以塑造出一些挺有趣的反差。
帶頭跳廣場舞的諸葛果遠看是一個大媽,但近看是很有氣質的資深美女。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藏貴於民」的失敗或成功

帖子 maltz » 2017-04-22, 18:59

也許也是受到大眾普通成王敗寇價值的影響,諸葛瞻在綿竹關之戰最後是認真認為自己是失敗者。
他懷疑「藏貴於民」改革是失敗的:

(1) 放任無知與狂妄造成的各種極端勢力興風作浪。
(2) 放任膽小與怯懦的人性自由發揮(如在戰場上逃命)。

所以他開始懷疑人類的價值,差不多是對現在民主的反思。他也許是矯枉過正。
但是他又相信 (1) 會造成人民的進取、無畏、包容與智慧(當他們聽多了各種極端聲音);
(2) 活下來總比死掉強。何必為這種微不足道的兩國戰爭犧牲生命。所以看著逃亡的漢軍他甚至感到滿意。
當然他身為諸葛亮兒子、主帥,背負著家族與國家的榮譽,考慮到幾千年內世人的觀感,當然是不能逃的。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有關續作「泰始」的雙方陣營比較

帖子 maltz » 2017-05-04, 01:07

主角因為接近晉、吳兩國荊州軍團,可以觀察到雙方對於對手的敵意。這些敵意往往是補風捉影、穿鑿附會的妖魔化,也有些揣摩上意的政治正確。雙方軍士痛恨彼此。

晉、吳兩國主帥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這些敵意。晉的帥羊祜因為採取懷柔政策,常常替吳國人緩解誤會,因此吳國俘虜受到善待。這也歸功於諸葛茂與嵇縈私下互通情報。

而因為晉軍對吳國並沒有太大的敵意,這在作品主要的戰事西陵之戰中晉軍普遍「婦人之仁」體現出來,也促成了戰場上的失敗。但最後羊祜雖然表面輸了,但卻普遍收獲了吳國的民心。這造成七年之後晉滅吳之戰非常順利。

吳軍將領收到上面對抗的命令,普遍助長這種敵意。陸抗有心但無力制止。小玉有亡國之恨對北方也是有偏見的。西陵之戰當中吳軍對北方的恨意相當強烈,因此在硬仗之中因對敵人殘忍凶狠獲勝。

故事的大意就是戰爭鼓勵罪惡吧。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藏貴於民大於國家存亡

帖子 maltz » 2017-05-21, 12:15

前提是諸葛瞻的中心思想就是「藏貴於民」,他把這個當成長遠從根本解決政治問題的關鍵。
當人有生存恐懼,就會不擇手段去趨吉避凶、先下手為強。只要避免這些情況,人民自然會比較善良。

如果要寫得稍微黑暗(現實)一些,可以讓諸葛瞻在蜀漢國勢近年走下坡的時候,對「藏貴於民」政體實驗的成果不佳 (如加速使黃皓與草根「第一等」的心態已經滲透了官吏系統) 結合而沮喪,也許在目前局勢還算不錯的時候,忽然被民粹被北方看似比較開明的專制滅掉,還能保有後世一些「藏貴於民」的追尋。於是諸葛瞻對於綿竹關之戰的求勝並不太積極,對自己一死殉國這樣的可能反而挺能接受。接下來譙周的主降也可以寫有諸葛瞻的遺言影響在裡面。

另外諸葛瞻堅持在戰場上不殺逃兵也可以看成是對於「藏貴於民」精神的貫徹實行。當然在傳統國本位來看,國家的生存是第一優先的。但這在「藏貴於民」的中心思想之下就是次要的。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蜀漢人向心力的轉移

帖子 maltz » 2017-05-25, 02:57

一個普通蜀漢人的理想大概就是努力工作(農工商皆可)存點錢讓孩子多讀書,通過舉薦與一些局部、地方的察舉、個人考核可以依靠學問與能力做吏、最後做官,甚至了不起參與光復漢室。那麼這個考核機制 (後世是科舉) 也就維持住皇朝的向心力。

到了後期,光復漢室這個理想就像「反攻大陸」一樣越來越不實際,幾乎都要被人笑話是傻瓜 (但是為了對比,在最高一級蜀漢官場上還可以寫成一種眾人口是心非,怕惹禍自保性質的政治正確),那麼做吏當官也有越來越多的關係後門可走,所以向心力就慢慢喪失了。文化氣質的鄉紳也慢慢被豪強性質的地主所取代。王朝也就慢慢的分崩滅亡。

BUTTON_POST_REPLY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6 和 0 位游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