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興》 三國末年歷史寓言小說 (初稿完成)

歡迎交流討論
BUTTON_POST_REPLY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炎興 第三部 江油城之戰經過之二

帖子 maltz » 2014-09-15, 05:07

图片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十六)

帖子 maltz » 2014-09-21, 11:38

(十六)

勁風斜雨,官道溼滑,漢軍三千急行一晝夜,黑幕下緊閉涪城四門。
我交待各軍侯緊守不出,自率三十騎護衛,不計飢寒,連過綿竹、雒城、新都、回到成都時,又是次夜。

承明門銅鐘大作,虎賁馬蹄傳遍街巷;炎興元年十月二十七的早朝破了先例,提前在前一夜召開。

乍聞鄧艾偷渡陰平小道,兵出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而降,睡眼惺忪的一朝文武啞口結舌,龍榻上天子神色驚慌,坐臥難安,又責問中常侍、奉車都尉黃皓,為何找了個占卜出「魏軍必定不來」的師婆。師婆早跑得不知去向。

「師婆參不透天機,老臣也無可奈何!」黃皓兩垂白眉微動。「再說事在人為,姜大將軍執意屯田沓中,長途救援陽安關不利,又沒即早分兵,對付鄧艾……」

「不!」我鼓足勇氣,步出武官長列之尾,深吸一口氣,先拜天子!「末將在前線,眼見大將軍苦心竭力,用兵如神,沓中勇挫鄧艾,白水大破諸葛緒,劍門關屢敗鍾會,漢壽計燒魏糧,每戰皆捷,殺敵數萬!如今鍾會退卻在即,只須在涪城擋下鄧艾,便可收全漢之功!大敵在前,謗毀常勝主帥,是何居心!」

我感受到滿朝文武令人窒息的注視。小小校尉,在廟堂上說了僭越的話嗎?百官是否正容忍著我的無禮狂妄?

「……忠義校尉所言極是,勝利已在眼前,請天子寬心!」老宦官朝我滿臉堆笑。「鄧艾不足懼,全憑衛將軍拿主意!」

我看透了黃皓的甜言蜜語、老好人面具下的毒辣心腸,真想三步衝上去,親手掐死這欺君誤國的佞臣!
然而,我的膽氣已經用完了。

天明前,三道敕令寫成,五龍玉璽蓋印:第一,安南將軍、建寧太守霍弋點南中諸郡守軍北上;第二,巴東太守羅憲領永安守軍西行;第三,派使節向東吳請求援軍。尚方劍賜下,行都護衛將軍武鄉侯諸葛瞻加督蜀郡、廣漢、犍為三郡軍事,緊急招集屯田、後備部曲,剋日點兵出戰,抗擊賊將鄧艾。

宵禁令出,戒備森嚴,市集歇業,茶舖冷清,民間一切遊樂暫止,溼冷的石板道上軍士、兵車川流不息,三蜀十萬戶,動員牽涉近半。雖說可徵調的總兵力在三萬以上,鄧艾已至江油,衛將軍主力必須盡快北上涪城,再等援軍陸續抵達。

二十七日辰時,成都駐軍五千即刻報到,整編於皇城、太學之間的廣場。三個月前,他們沒有志願上前線,終究躲不過今日。操練口令既出,軍士動作零落散慢,不時有人蹲坐偷懶。我不禁懷疑他們的拼勁鬥志。許多軍士一輩子沒見過魏軍,更別說天下名將鄧艾。短短兩日的操練,僅能熟悉基本攻守配合、陣形號令……

更擔心的是,有戰陣經驗的將校幾乎全在前線,唯一例外的鎮軍大將軍宗預早已病老在榻,氣息奄奄。舅舅的副將是同樣沒見過魏軍的尚書黃崇,而留在中軍指揮布陣的竟是十七歲的嵇縈!舅舅說她歷經數戰,讀過兵書,又獲大將軍傳授陣法心得,已是漢軍裡最佳的選擇。

只有兩日工夫,怎能訓練得出熊虎之師?大敵當前,人心惶惶,不證自明。我不禁後悔自己意志不堅,不能死守江油……
只有全力把鄧艾擋在涪城外,等大將軍收拾他!

發兵前夜,天寒地凍。我與嵇縈同蓋一被,蒙頭大睡,忽然被一陣焦味驚醒,窗外隱約有火光!難道細作混進了舅舅家?
我急忙披上衣甲,拔劍衝了出去,只見舅舅孤身一人在後院,正把一整箱書卷倒進熊熊烈燄中。

「舅舅!」
「衛將軍!」

舅舅在燒字畫!

「你不要就送給我!」
「別燒啊!」

雄劍刺進火堆,奮力一挑,火星散了半天高,畫卷四散,嵇縈與我急忙踩熄火舌,鑲了紅邊的紙燼花散飛揚。

「好,就送給嵇姑娘。」
舅舅面容憔悴。三軍主帥,怎能如此頹靡不振?我得為舅舅分憂!

時辰未到,我索性盤腿坐定,拂去兩邊地上枯枝碎葉,也請舅舅與嵇縈坐下。
天地淡青,鎧甲鐵片映照著柴堆上火舌吞吐。嵇縈笑容僵硬,她也想安慰舅舅。

「舅舅潛心研習書畫,即使不甚滿意,也是心血結晶,數十年歲月見證,就讓我們保管吧!」

「遠慮與追憶,二者只能擇一。」舅舅微微搖頭。「我不能提防魏軍進犯,也未查知江油守將馬邈不忠,後悔末及,慚愧難當,深恨遠慮不足,豈敢再言追憶?這一幅幅字畫上落款的諸葛瞻,因小失大,殃民誤國。」

「舅舅說得嚴重了,季漢君臣都知道衛將軍功在社稷!」
「不,我自知沒有盡力,對不起先君、大將軍、天子、百官、萬姓的期望。」

「啊呦,衛將軍這麼說,高臥終日、喝酒彈琴的隱士不是該翻身跳下瀑布,以謝天下?再說,將軍就算燒了畫,成都人照樣記得你幹的好事呀?」

「小嗜好無關緊要!無論如何我支持舅舅,不能放棄希望!」
「謝謝小玉。」

「……我是開玩笑的。」嵇縈嘟著嘴,一臉無辜。

「沒關係。……很抱歉,我不配做你們的長輩。」
「舅舅當然是好長輩、好榜樣!」

「呵呵,我們出去問成都百姓,你最崇拜誰?十個裡頭,必有六、七個推崇溫文儒雅、當世人傑的武鄉侯諸葛思遠吧。當然,這六、七個當中的五個是女的,誰叫你高壯俊美呢。將軍不想踩著先人的腳印走完人生,我絕對了解你的苦衷。但你這麼燒字畫,卻不過是靠一堆柴火替你放下過去;唯有心裡放得下,才能坦然迎向未來。大將不能感情用事,至少鄧老賊絕對不會。」

「感謝嵇姑娘一語點醒我。」
「客氣。道理將軍肯定曉得,就是被一時情緒淹沒了吧。我也常這樣,正學著掌握收放。」

嵇縈一邊回話,一邊低頭展開畫卷,工筆勾勒下,鮮豔柔麗的人物栩栩如生,一群將軍圍坐飲宴,中間還有一名虎背熊腰、橫眉怒目的壯士,衣帶飄逸,威風八面。

「哈,這是鴻門宴!中間提劍擁盾的是樊噲,他闖入酒席,保護沛公不被項王所害。」
「嵇姑娘好眼力。」
「嘿,鴻門宴誰不知道?」
「我也知道!舞陽侯出身屠狗,武勇非常,忠貞不二,跟隨高皇帝立下大功,奠定大漢四百餘年的基業!」

當今漢軍,武勇及得上樊噲的,也只有大將軍一人,但是他的身體……
鄧艾的兒子鄧忠也是個令人懼怕的猛將。在沓中,我手上的丈八槊矛被他長槍一式挑飛,要不是大將軍即時趕到,只怕已沒了命。自從那日起,我苦思鄧忠的槍法,好不容易悟出了點門道,現在又身負肩傷。單劍如何擊退長矛?真不敢想下去。

嵇縈又展開一卷,工筆重彩,滿枝的紅梅被燒得焦殘一角。四面圍幕中,一名老者端坐講學,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學生神態各異,滿面春風的、如痴如醉的、懵懂糊塗的、閉目養神的,哈,角落還有一個偷看外面的!那就是我聽講常做的事!太傳神了!

「將軍畫的是孔夫子?」
「前漢經學家董仲舒。帷幕裡是高材生。高材生學通了,再出去教一般學生。據說許多學生從未見過夫子的真面目。」
「哈,蠢蛋講十遍也不會,惱人!眼不見為淨。要是我,角落的這幾位是對牛彈琴,一并轟出去。」

雖然是玩笑話,我不喜歡嵇縈這樣歧視「蠢蛋」!

「……舅舅,孔子不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嗎?為什麼董仲舒把學生分高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再說一人面對千百個學生,程度不一,顧此失彼,先讓一部份的人學成,層層相授,也更有功效。」
「將軍說得太理想了。那一部份先學成的,真會分享給外頭的傻瓜?還是一收到官府的聘信就跑了?」
「總有些人不慕榮利,以傳道授業為己任。」
「太少啦!……至少在魏國很少。」

舅舅說得好。他與大將軍以身作則,一定能在季漢培養出許多淡泊名利的人才。這樣我們就能勝過魏國!

「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害慘了兩漢,將軍怎麼崇拜他?」
「儒術雖有缺失,不減其宏器兼善,是大漢優於暴秦,延續三朝、四百餘年的根本。另外,作畫當時還年輕,只想拜師求學,增廣智慧。」

「衛將軍拜師……不會剛好又是譙大夫吧?」嵇縈皺眉。兄長說過她最討厭譙周……

「沒拜師,自修。」
「喔?我見到的每一個儒生都拜他為師,為何將軍不拜?」
「儒學乃經學之濫觴,究經不如習儒。譙公有儒者風範,治史認真,值得效法;但天人感應、讖緯預言,又是經學泛濫成災,無中生有。」

舅舅一本正經地看著嵇縈解釋。

「唔,將軍不僅有大儒風範,還飄然如神人呢;我這山野村婦與你四目交接,傾刻間就臉紅了。」
「不敢不敢。」

舅舅與嵇縈凝神對望,會心微笑。真有些噁心…… :on_whatthe:

「啊!舅舅工筆之下都是良將能臣啊!」
「是的,一開始學工筆,喜歡它的精美純淨。」
「那後來學什麼?」
「嵇姑娘自己看看?」

嵇縈又展開一卷畫作,墨彩渲染,氣韻充沛,畫裡的陰沉的簡牘堆成好幾座小山,小山當中是一位無鬚老者,眉清目朗,陶然自得,埋首執筆著述,柔光照亮几案。

「將軍畫的是……」
「史遷作太史公書。」

「啊,『詬莫大於宮刑』,太史公忍辱負重,心力交瘁。想不到啊,司馬氏、閹人裡頭也有這樣的志士。」
「唉!太史公仗義直言,是被冤枉的!只恨孝武皇帝不辨是非。」
「小玉,你們儒家的皇帝就是神呀!董狐之筆,碰上個好大喜功的天子,就是干犯天怒,死罪難免。當然我敬佩太史公的骨氣,不怕死,頂多脖子一抹;但他不想死,改個地方一抹,喔呵呵呵呵……」 :on_ohhehe:

嵇縈獨自嗤笑幾聲,有些尷尬。

「嵇姑娘,武皇帝偶有缺失,卻不掩其文治武功,北伐匈奴、朝鮮,南定夜郎、南越,又通西域。大漢有武皇帝,實是萬幸。」
「啊呦,你們都中了儒家的劇毒!文治來自董仲舒、太史公等,武功來自樊噲、衛青、霍去病等,只是生在那個時代,功勞就全算皇帝頭上啦?」

「有人才,也要能培養、知人善任、才能善盡其才能。道家高士多不喜任官,不明白這當中的難處。」
「好吧……」

嵇縈再展畫卷,照樣是墨色繽紛,生機躍動。畫裡是一片火紅的夕陽天,一名老臣高舉鐵刀,目眥盡裂,慷慨激昂,與身後數十個儒生衝進皇宮承明門。城門上頭提了首詩:天地板蕩間,朝綱崩亂前,國師傳義徒,碧血熱心田。

「這是後漢太傅陳蕃,率領數十太學生衝入承明門,誓殺禍國宦官。」
「呦,這都殺進皇城了,將軍還詩興大發,歌頌造反啊!這畫在當今魏國給人看見,將軍當夜就被補下獄了;但他們九成九不懂典故,還硬賴你暗指司馬昭弒君呢。」
「幸好我不在魏國。」
「怪不得夏天將軍同情太學生請願。嗯,也千萬別讓黃皓看見。」
「有道理。這畫還是燒了吧。」
「不不,我開玩笑的嘛。你們儒家怎麼都這麼嚴肅呢。」

我明白嵇縈使勁地逗舅舅笑,但偏偏舅舅都以為她是認真的……

「啊,我記起來了,陳蕃緊接被宦官殺了,對不對?第二次黨錮之禍。」
「是的。陳太傅殺進宮中,於體統來說確實是造反,死罪難免。他們也知道,卻依舊願意為天下安危奉獻生命。」

即使在最黑暗的夜裡,都有這樣一群提著火把、前仆後繼、悲壯犧牲的志士。如果那一刻降臨在自己身上,我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勇敢!

「小玉,我這裡有張汗帕……」
「嗯,謝謝舅舅。」

「看來衛將軍畫風一變,改成推崇忍辱著述、求死造反的悲情英雄。嗯,這樣的題材若用工筆,就嫌得粉飾太平了。」
「嵇姑娘浸淫藝苑,情思敏銳。其實幾年後我又改畫別的。妳不妨猜猜,我接下來畫些什麼?」

「我爹說過,繪畫、彈琴、太平道、佛教都能穩定人心,而人心成熟大凡得經過四個境界。第一境是趨吉避凶。將軍一手工筆專畫好人好事,可謂趨吉。第二境是賞善罰惡。將軍揮灑墨彩,推崇義士義行,又算得上賞善。而第三境是溯本求真。我猜,將軍接下來得畫出最赤裸裸的人性。」

「啊……」舅舅長嘆一口氣。

我猜,舅舅想說「只恨未能結識令尊。」
然後嵇縈會說:「認識我也一樣啊。」

舅舅從殘卷裡挑出一幅,紙質偏白。裡頭墨色單一,黑少白多,近看筆勢紛亂,遠觀乍見全局,渾然天成!這畫的是兵慌馬亂,一座馬車上的將軍親手推下兩個年幼孩子。將軍雙目緊閉,想必內心有一番掙扎。邊上也提了首詩:人慌不擇路,龍毒亦食子。求人何須盡,修己無為止。

「這畫的是彭城之戰,大漢高皇帝被楚軍追得急了,推子女下車。」

「舅舅,高皇帝怎麼可能這麼狠毒?」
「哈哈,妳不知道而已。儒家為尊者避諱嘛。」

嵇縈一手指上畫中的高帝。「人的本性,都是生存第一。但天下父母多寧為子女犧牲自己。據說上樑不正……」
「狠心害自己子女的人,怎能當個愛民的國君?」
「哈哈,小玉說得好。韓信就是不聽蒯徹--妳們避武皇帝名諱的蒯通,結果良弓藏、走狗烹了。」
「……我不相信!會不會是敵人惡意造謠?」

「小玉,高皇帝的確親自推子女下車,也大殺功臣。大漢的初始並不如妳想的這麼光彩。」
「呵呵,但你們卻口口聲聲說魏國的初始差勁。」

「縈這也是開玩笑嗎!」
「抱歉,是我失言。」嵇縈抬抬眉毛,低下頭去。「世人都說,不心狠手辣,如何做開國始祖?衛將軍怎麼看曹丞相?」

曹操是千古罪人!嵇縈當然想幫他祖上說話了!

「嵇姑娘不信這個,不是嗎?」
「當然,不然我怎會坐在這裡?但我還是想聽將軍的見解。」

「謝謝。我相信不必心狠手辣、背信棄義也能贏得勝利,周武王就是例子。」
「周武王那是傳說。」
「就算以前沒有這樣的例子,我相信,在一代代賢能志士的努力下,民心向善,明白久安長治必須天下人互助合作,這一日總會到來。」
「呃,恕我無禮,但這簡直是將軍個人趨吉避凶的太平道了。」
「嗯,就這麼說吧。趨吉避凶雖不深刻,又怎能說它錯了呢?」
「舅舅,我曉得一個近代的例子!」

總算有我插話的機會了!

「大行皇帝不就是靠宅心仁厚才建立的基業嗎?」

舅舅沒答話,又攤開一卷新畫,同樣黑墨亂舞,雜亂不明。挺直腰桿遠看些,豁然開朗,這是兩個被綁著的武將跪在地上,要被斬首了,後頭坐著幾個將軍看著,居中的大將耳朵特別長、無鬍髯,幾無表情。一旁配上的詩是:良臣求伯樂,別駕犯長兄,忠臣各為主,仁君亦逞凶。是些什麼典故呢?

「這是五十年前,先帝背叛了益州牧劉季玉的信任,以替他抵抗張魯的名義引兵入川,卻推遲不前,專注於收買人心,意在取代闇弱的益州牧。益州別駕張松寫信勸先帝盡快舉事,卻遭親兄長舉發而被斬殺。先帝事跡敗洩,先殺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再從葭萌關揮軍南下,奪涪城、下綿竹關、再破雒城,益州牧於成都出降。」
「將軍……嗯,這張還是燒了吧。」

「為什麼這些我都不知道……」
「不告訴將士這些的。但小玉正往大將之路邁進,現在讓妳知道也好。」
「舅舅,如果是事實,為什麼隱瞞?」
「戰場上不容懷疑自己。」
「小玉,絕大多數軍士就是把漢室當太平道來信的。他一旦不信你,就改信大魏了唄。你以為他們會突然領悟出特立獨行的思考嗎?」
「慢慢來可以的,一下子知道太多,或許無法接受。」

漢室遠看光鮮,近看卻盡是難以入目的汙點……我的確無法接受!

「如果我們不是正義,那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奮鬥?」

「小玉,善惡有輕重之分,也不是非此即彼的。」舅舅捲起白水關斬將,扔進火堆,面無表情。

「一個朝代、乃至人的一生,都必須面臨千萬個困難的決擇。有些選擇我們也不知道是正是邪。為了一千個人而犧牲一百個人,應該嗎?如果有自信帶來天下大治,犧牲自己年幼的子女,值得嗎?為了周遭人的福祉,捨棄自己的一些原則,可以嗎?每一個難題都得仔細推敲,審視一切可能,絕不只是搬出短短數字的死板經文,只為盡快解脫困境。我相信,世人終會明辨是非善惡,明白誰總是到了萬不得已了才讓步,誰是先讓了步,再回頭編理由塘塞。我們只能隨時盡心竭力,做出最好的判斷,接下來的行動約可符合『義』了。」

原來「義」不只是廖將軍的袍澤之情,不只是嵇縈的益友之誼,而包括一切在盡心竭力的判斷之後所做的事情。
一輩子、千萬個輕重之辨,稍有魯莽便陷於不義。這旌旗上的「義」字有如肩上千鈞重負!此刻我心中混沌一片,甚至做不出最基本的判斷--

「舅舅說了這麼多,我只想確認一件事:大漢真的比魏國好嗎?」
「是的。嵇姑娘同意嗎?」
「哈,一個是滿布裂縫的玉佩,一個是茅坑底的石頭。」
「謝謝。小玉不要想得這麼極端,也不必管過去的事。就看今日,天府之國當然比惡臭不堪的中原更好。這樣一來,漢室不就是值得奮鬥的目標嗎?」

轉眼,先帝、白水關,倒楣被犧牲的劉璋部將,全都燒成了灰燼,隨風飄落。

「嵇姑娘,我很好奇,令尊說的第四境是什麼?」

「我。」
「嗯……」
「拋開一切,僅剩自己。若是彈琴,就彈些只有自己才聽得懂的東西,美不美、善不善、真不真,都得放下。衛將軍是否畫了些自己才看得懂的東西?」

「……有。」舅舅挑出一個燒得只剩半截的嶄新畫卷,徐徐展開,只見筆勁如狂風橫掃,就是半張胡床,旁邊也沒有提詩句。

「呃,將軍當時累了,想睡覺?」
「呵呵,不是。這是龍榻,龍還沒畫出來。」
「呦,衛將軍想自己坐上去!這傳出去還得了,快快燒了!」

舅舅難道表裡不一、大奸似忠?不可能的!

「呵呵,上頭本該有人……作畫時,大將軍撤換馬邈的公文送達成都,忙著上朝求詔,全來不及畫了。」
「上頭本該坐誰?」
「孝宣皇帝。」
「大司馬霍光?」

舅舅點頭。

「不是開玩笑……快快燒了。」

舅舅再點頭,又把這半卷畫投入火堆。

我不明白,為什麼沒畫個前漢皇帝,這還得燒了,但又不敢問,一是怕他們笑我無知,二是怕看見舅舅心裡的黑暗……
我相信舅舅是大忠臣,非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讓步的!

「嗯,衛將軍要真那麼做,倒有意思了。我這不是在鼓動造反啊,別抓我。」
「不不,只是一個隨性想法,但不畫出來,又覺得對不起自己。」
「哈,將軍火侯已夠,可以隱居修道!雲台山上竹林七賢已散,可上青城山,去找小玉的娘去。」
「不敢當。但我自覺不適合隱居。」
「為什麼?」

眼前乍亮,原來是朝陽從龍泉山頂探出一角。舅舅吐出一口深沉的白煙。

「上天賦與我才智,我亦有責任匡正天下。」

「哈!衛將軍暗指家父不負責任?」
「不不,在不同的家世、世風環境下,人也有不同的責任與選擇。令尊為天下世人樹立峭峻風骨,我可望而不可及。」
「開玩笑的……」

我們隨舅舅抖擻起身,點兵的時辰到了。

「將軍,天生才智如何,可與天下萬民無關啊。難道天生愚蠢的人應該大開殺戒嗎?」
「那就少負點責任吧,能者多勞。」
「……自己躲起來,偷著開心不好嗎?」
「也許我境界不夠,做不到。」
「唉,將軍別這麼客氣。在季漢,你這樣最好。一面上通古聖先賢,一面聚集志趣相投的同僚,經營尚書台。何必忍受隱士的孤身寂寞。」

我明白了!舅舅與嵇康雖然達到了相似的思想境界,而在季漢,是與一群人共同為天下大治貢獻心力;在魏國,卻是與一群人躲在深山裡獨善其身。
當然是季漢好!

「舅舅得道多助!」
「喂,你們是儒家,我們隱居的才是得道的好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舅舅開懷大笑。

「與小玉、嵇姑娘談天甚是愉快,感謝妳們關心開解。我們一邊進城,一邊再聊聊。」

「好啊,我爹說了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當時沒人懂的,正好拿來難倒將軍。」
「事隔多年,妳還記得?」
「嘿,你們熟背儒家經典,滿口仁義道德;我等山野村婦,放蕩任氣,鄙視經書,專破大道理。」

嵇縈抖開背上琴袋,放進剛才搶救出的畫卷。

「寄放在衛將軍府上行嗎?別把我的琴一起燒啦!」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十七)

帖子 maltz » 2014-09-25, 00:26

(十七)

秋葉齏粉,枯林蕭瑟;千里沃野,草禾凝霜。

「啊呀,竟是我最晚起?真不好意思!」
冬日初升,尚弟本在牆邊彎身舒筋,一見到牛車駛來,精神振奮,跨著大步上來,一身鱗甲白漆斑剝,鐵片閃閃奪目。

「不是尚兒晚,是我們早了。」

「好!」尚弟輕揮皮鞭,大黃牛搖頭晃腦,鼻吐白煙,拉著四人緩緩行進。

「咳咳。」嵇縈清嗓,有些鼻音。「這就來論論儒、道的優劣。衛將軍準備好接招了嗎?」

「好了。」舅舅緩緩點頭,氣定神閒。他坐在嵇縈對角,而嵇縈正對面是駕車的尚弟後背。他們現今同是衛將軍護衛,一個激昂慷慨,一個鋒利火爆,我真怕它倆言語衝撞,壞了軍中團結……

「將軍,早先我們剛說到信仰、繪畫、琴樂皆有四個層次:趨吉避凶而求美、賞善罰惡而求善、反璞歸本而求真、以及捨棄一切美、善、真。就從這裡開始?」

「一大清早,談這麼不著邊際的東西?瞧這晴空萬里,豔陽高照,竟然天寒地凍!」

我看著尚弟,把食指豎在唇上,他眉頭一皺,回頭專心駕車。
可憐的尚弟,我明白他一片好意,開個玩笑。但舅舅本性嚴肅,而嵇縈又要以為尚弟程度太差。

也沒那麼差吧? :on_sweat:

我對清談本沒興趣,但記起娘要我多聽多學,對自己的思考有幫助,走上獨當一面的大將之路。

再說這次的主題非同小可:嵇縈代表魏國道家,舅舅代表季漢儒家,舌戰於牛車之上,我當然希望舅舅贏!

「好,我先說。剛才說的四個境界,也正是人心成熟的四個境界。先說第一種,趨吉避凶而求美。」嵇縈輕嘆口氣:「很不幸,天下人十有七、八處於這個境界,他們享受珍味奇服,欣賞美圖佳樂,汲汲於名利富貴,求佛、拜神仙,也不外是祈求飛黃騰達、躋身極樂仙界之類。他們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發達。我常說他們與豬狗無異,當然衛將軍、大將軍都想把他們當人看。史上任何朝代的覆亡都免不了內憂,說穿了,就是這一層的人拉朋結黨,雞犬升天,猖狂盤據上位,中飽私囊所致,好比當今黃皓黨羽在季漢朝野成了氣候,是不是?」

「他們當然是人。」舅舅脫口而出。「只是缺少家世、才智經歷。奮鬥起初只顧得了自己,奮鬥成功了才能想到其他人。百姓發達的願望推動國家強盛,不必說得這麼壞。」

「好吧。依將軍看,該怎麼整治這些奮鬥初期的人?」
「用律法整治。」

「嗯。」嵇縈即刻點頭,彷彿舅舅說中了她的心意。「將軍最喜歡談法治。用律法限制他們求名、求利的手段,不致危害他人,很好。但為什麼黃皓黨羽還越來越囂張呢?」

「律法有漏洞,只好見一個補一個。再說貪贓枉法者作賊心虛,隱藏劣跡,又彼此袒護。」
「好。不過將軍逃避了關鍵的一點。沒關係,後頭再說。」

「小人著實可恨!防患未然,全抓起來!」尚弟回頭插上一句。

把天下十分之七、八的人抓起來……

「不犯法怎麼能抓呢?我贊成舅舅。舉個軍中的例子:在軍部裡,奮鬥初期、只顧得了自己的,就是一般兵卒。軍功賞賜也促使他們奮勇殺敵,期待升上伍長、什長。這同樣有利國家,培育出前漢舞陽侯這樣的人才!」

「小玉總是衝在前面,看見的都是樊噲。妳該到後面,多看看逃跑快、投降快。」

舅舅朝我微笑:「小玉天性善良。天下人都像小玉一樣,連律法都不用了。」
「過獎!你們天性也一樣善良!」

嵇縈又咳了兩聲。「呵呵,小玉的意思是,我的天性被蒙蔽腐蝕了嗎?嗯。我成長的地方,陌生人一見面,就得懷疑彼此心術不正,要利用、加害自己。後來證實也真是這樣。咳咳。」

可憐的嵇縈。但往好處想,她的童年回憶至少還有父親。

嵇縈平日不刻意鍛練體力,而漢壽之戰以來,我們日夜奔波,加上天寒地凍、風吹雨淋,她終於染上風寒。勁敵在前,自己的身體先垮了怎麼行?……得給她弄些傷風藥!

「好,繼續說第二種人,好人。」嵇縈朝我微笑:「第二層的人追求道德的完善,最愛賞善罰惡。他們推崇仁人義士,甚至不惜用性命來換,好比將軍畫中的後漢陳太傅。我絕不懷疑各位有這樣的情懷,衛將軍一聲『殺進宮中抓黃皓!』,小玉與世子必定身在前列。我只想問,對待第二種人,要用儒、法、還是道?」

「我知道,用儒!」

……是吧?

好在舅舅點頭:「儒經。」

嵇縈雙眉一抬。「孔曰仁,孟曰義,仁、義都是個人之於群體的道德準則。損人利己者,不仁不義,損己利人者,成仁就義。在我看來,這是第一層境界的矯枉過正,從極度自私,轉而追求反面的極度無私。當然,無私對於群體的發達總是一件好事,免去內鬥消耗,團結克服困難。將軍說到儒家有儒經,有三綱五常,大約等於《太平清領書》、佛經,讓信徒背頌信奉。太平教徒忠於張天師,你們漢臣忠於漢天子。天子是你們的神明,朝廷是你們的廟堂,漢室就是你們的信仰。對吧?」

嵇縈這麼說,好像我們都迷信漢室似的……
這絕不是迷信!漢室的確比魏國好,嵇縈也承認的!

「是。復興漢室,是四萬季漢官吏的共同信仰。」舅舅語氣強硬,斬釘截鐵。

「但將軍也知道,季漢的官吏沒那麼偉大,有臨陣投敵的武興督蔣舒,有不戰而降的江油都尉馬邈。即使在季漢朝廷上,追求道德的第二層人,也得隨時與蔣舒、馬邈、與黃皓這些第一層、追求一己發達的人對抗。你們無私,卻正好被自私的人寄生在身上,吸食精血,屢屢背叛。再說他們人太多,你們總是會慢慢失勢而敗退。歷朝歷代滅亡前,總是狼心狗肺之輩當道,後漢如此,魏國也如此。呵,魏國朝廷打從一開始就幾乎沒有第二層人,自然國祚不長。」

牛車晃過幾間樸素的民宅,一名大漢正巧在外頭劈柴,與舅舅彼此揮手致意;突然他手上包著不知什麼東西,直直往牛車這裡衝過來,嵇縈急得要拔魚腸劍,被舅舅制止。

原來大漢手中是自家的收穫,好心請我們吃。他大概是嵇縈說的第二層人吧。

「有些話說出來不好聽,但我還是要說。」嵇縈一口咽下生果:「你們這個儒家信仰先天體弱,有個巨大的缺陷--忠君。如果國君不思進取,甚至暴虐無道,該擁戴他嗎?如果漢室朝廷裡十之七、八都是黃皓這樣的人,該復興它嗎?剛剛說為什麼黃皓這種人越來越多,將軍逃避的癥結所在,就是天子根本與黃皓站在同一邊!他根本就是黃--」

「嵇姑娘,我們曉得妳的意思。」

嵇縈再說,我都想跳下牛車,躲進剛才大漢的家裡,裝作不認識她了。 :on_speechless:

嵇縈又清了清嗓子:「你們不敢承認自己信仰有錯,於是你們把開始美化天子,硬把漢代一個個國君說成聖賢,例如令尊曾說當今天子『年方十八,天資仁敏』,對吧?我都要吐了!你們把漢室裝扮得無比光鮮,小玉這樣的武將不曉得一代代先帝幹下的齷齪事,卻相信漢室的敵人個個是該死的混蛋。你們都脫離了現實,沉浸在自己的想像裡頭。魏國也是這樣,司馬昭還是這樣,天下千秋萬代都是這樣!仇敵之國彼此攻伐,永無寧日!」

嵇縈這一番話說完,牛車上沉寂了好一陣子,舅舅也眉頭深鎖,尚弟把剩下的果子一個個塞進嘴裡「喀吱喀吱」。

轉眼間,車輪滾上浮橋,翠綠而沉靜的護城河上飄著只剩脈絡的落葉。三兩守軍站在塌陷一片的黃泥馮垣上面,認出是舅舅,回報城上,轉動懸門絞鍊。

「嘎嘎嘎……」

一直到鐵懸門過了頭頂,舅舅才回答嵇縈:「嵇姑娘,其實這些我們都明白。可惜我等才識有限,實在想不出更好的信仰。而魏國司馬昭大力提倡孝道,似乎也是希望把人民從第一境界提升到第二境界。」

「哼。」嵇縈搖頭。「十個中原百姓,十個追求榮華富貴。孝是求官的墊腳石,不孝是害人的陷馬坑!將軍推崇太史公直筆天子之過,但當今魏國絕對沒有這樣的人才,馬屁精們如果編史,絕對是扭曲編造的奉迎諂媚、歌功頌德、指鹿為馬!他們管那叫『導正民氣』!」

舅舅面無表情,若有所思。

嵇縈深受「孝」所害--嵇康正是因為替「不孝」的朋友呂安仗義直言,才被司馬昭、鍾會找到藉口一併害死。

「再說第三個境界,只剩下道家,再問你們就顯得虛情假意。」嵇縈浮現一絲自豪的微笑。「人成熟到這個境界,既厭倦俗人對名利的追捧,又討厭偽善的士大夫一面指責他人不道德,自己卻常常幹著同樣、甚至更糟糕的齷齪事情。世人自欺欺人,虛假得要人噁心!他們大喊:『去他的君臣、三綱五常、去他的名與利!』他們說話不是為了發達,他們著述也不在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或復興漢室。他們求真,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這說的就是嵇縈!她真比我們境界高嗎?
也許吧。她這麼聰明……

不行啊,這樣我們大漢儒家就要輸給魏國道家了!

忽然,前面的尚弟打了個大喝欠,牛車碾過一個泥坑,四人上下震動,尚弟這喝欠有些抖音:「哦﹏﹏」
我忍不住「噗嗤」笑了,四個人都笑了。雖然對尚弟有些失禮,也是真誠的快樂吧。

「嵇姑娘先前說,第二層的無私是第一層的自私的矯枉過正,那第三層的道德算不算第一、二層虛假的矯枉過正?」

嵇縈有些詫異地看著舅舅。似乎從沒往這上面想過。「算吧。黃皓這第一類人覺得第二類人老是講大道理,不切實際,叫人自慚形穢,著實討厭;前兩類人又覺得第三類人太尖銳刻薄、孤高不群。這第三類人既不屑世俗,也不為世俗所容,他們成為隱士,躲著俗人、躲著大人物,順著本性,過著快活的日子,如果僥倖碰見志同道合的,就是雲台山竹林七賢那樣的集合。理想中,如果天下人都到了第三個境界,國家也不須士大夫治理,人民真誠相待,必能相安無事。這就是道家的理想。將軍同意嗎?」

舅舅沒回答,只是微微點頭。
難道舅舅也想變成隱士了?那漢室怎麼辦?

「嵇姑娘,妳自認比我們高一等啊!」尚弟一回頭,我心中暗叫不妙……

「那第四種人比妳境界還高,妳倒說說看。」

嵇縈鼻子裡「哼哼」兩聲,不知是輕蔑還是鼻塞。「第四層:放棄真、善、美,無所謂了。以前雲台山見過這樣的隱士,脫光了衣服在深山裡跑,大哭大笑,幾天不吃東西,餓死在破屋裡。凡人傳說他成仙了,士大夫傳說他是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士。而隱者呢,猜測他是五石散配烈酒,吃多中毒了。其實真到了那個境界,也不在乎自己活不活了吧。」

怎能變成這樣的瘋子?

「不行,那樣虛無的人生沒有意義!」
「小玉,人生的本質就是無意義的飄流,生生滅滅,循環不止,只是人們不敢面對這個虛無,硬編出一些意義來自欺而已。」

「沒有信念,如何活下去、如何行動呢?」
「何必行動?明白真理就是快樂,夠了。」嵇縈調整了坐姿,舒服地斜靠在車上。

不,就這麼一輩子坐著,浪費生命!

我寧可做第二層人,畢生奮鬥,復興漢室!的確,漢室不全是好人,裡頭有黃皓、有黃皓不知怎麼得來的豪宅,有馬邈父子、蔣舒父子……但就像娘說的,我忠於未來的漢室,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齊心打造的天府之國!

「咳咳。好,先不說最後一種人,太少了,而且一達到那個境界,三兩下就成仙了,呵呵。」嵇縈獨自乾笑:「我們就把天下人依心智分成三等吧。治理下等人用法,治理中等人用儒,治理上等人用道。是不是?」

「咚!」尚弟突然跺腳,牛車震動!

「妳憑什麼一直我們是低等人?隱士自命清高,其實不過是一群自私的膽小鬼,對國家毫無貢獻,還翻過身來閒言冷語!」
「國是你們的信仰,又不是我們的。你們沒有足夠的智慧悟第三層道,又有足夠的才能治第一層人,正好。」
「別欺人太甚!」

「尚兒。」舅舅一手拍在尚弟發抖的右臂上,卻沒有像以往一樣責怪他。

又是一陣難熬的尷尬。

牛車經過城西的蜀錦作坊,機杼聲由四面八方傳來。即使全城進入緊急戒備,作坊照常運作。家家戶戶的婦女維護著季漢的財源命脈,織成昂貴的蜀錦,卻只拿到低廉的工薪。我在心底感謝他們的犧牲。明日我也要上戰場,保護你們的生計與幸福。

「我明白嵇姑娘的想法,也是令尊的想法吧。但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將軍請。」

「我不把天下人分成壁壘分明的三類,而是把他們全放在一類,依才識度量成熟的程度排成一列,差不多的就并肩站著。一個人接受教化、鍛練才能、增進見識,在失敗中學習教訓,會漸漸排到隊伍前面去。如嵇姑娘所說,世上肩併肩排在後頭的人佔了大多數。這是因為他們缺少家世背景,礙於生計無法接受教化、增廣經歷,也或許天生無才。愈往前面,隊伍愈細小。但即使排到前面,一個人也不能完全脫離下一層的追求,只是多出一些新的想法。至少我是這個樣子。」

「爹,我排在哪裡?」尚弟回頭。

舅舅又拍拍尚弟的背。「就拿第二層人說吧。他們表面上追求道德,但也隨時受到名利的驅使,只是不好意思承認罷了。許多會辦事的官吏公器私用、中飽私囊,我們每年都抓獲、懲戒不少。可見士大夫即使尊儒,心裡也隨時經歷道德與發達、公利與私利的掙扎,而捨美取善、捨生取義的不見得佔多數。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隊伍的一定程度以下,道德的期許還敵不過發達的欲望。其實,這樣還把事情看簡單了,或許這麼打比方……」

舅舅伸出十指。「一個普通季漢官吏,一天要面臨十次道德與發達、善與美的選擇。三次從善而棄美,三次棄美從善,四次美善兼得。隨著他才識度量的成熟,那三次棄美從善改選了別的。最好當然是十次美善雙收,這又是制度、律法設計的問題,越扯越遠,我就不打擾各位的心神了。」

嵇縈點頭。「對對,我一開始說得簡單,是怕你們聽不懂啦。」

好汙辱人……

「照將軍的比喻,到了第三層,求美、求善以上,還要再加上求真的掙扎。」嵇縈也伸出十指:「一個普通的隱士,一天要面臨十次真、善、美的選擇,就說他一次取真而棄美、善,一次取善而棄美、真,一次取美而棄善、真,兩次取美、善而棄真,兩次取美、真而棄善,兩次取善、真而棄美,最後一次三者兼顧。而境界愈高的人,對真也愈看重,對美也愈輕忽。」

嵇縈掰完手指,我都迷糊了。

突然轉了個急彎,牛蹄「硜硜」踩上石板道。過了太學,就是旌旗飄揚的皇城廣場。

「哈哈,嵇姑娘聰明,能舉二反三。」舅舅此刻看嵇縈的眼神,有點像劍門關出發前夜,大將軍在帳裡看嵇縈的樣子。她是不是走到哪裡,都有高人想收她作徒弟?

「那我來個舉三反四,到了嵇姑娘說的第四層境界,其實不必拋棄真、善、美,那樣只能像小玉所說,虛無地飄流在世上,脫光衣服大哭大笑,活著死了也無所謂。我認為,即使到了第四層境界,真、善、美的追求還是存在的,而且彼此調和共存,不再矯枉過正,也不再憎恨虛偽而刻意求真。到了第四層境界,人並不排斥一己的發達,也不排斥偶爾的虛偽。這是孔子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與天地萬物、天下百姓融合。任何的教條都是多餘的,但他不會否定下面任何一層人的信念,而是對他們的成長樂觀其成。」

「不不,你們還在追逐功名利祿、權勢尊位,心裡還是國家百姓、保全名節那一套,還沒達到那個境界!」

嵇縈語氣急促,是因為舅舅的「憎恨虛偽而刻意求真」刺傷了她吧。

「姑娘,追求境界,就達到了那個境界嗎?」舅舅神色輕鬆。「我認為,第四類人不必刻意躲避汲汲於富貴、節操的俗人俗吏,也不必絕對忠於國君、天師;而法家的刑罰對他無用,因為他根本不想犯罪。第四類人相信自己的判斷。但我很難想像,天下百姓都能達到那樣的境界。就說現今的情況,天下大治,就是第四層人有展現才華與抱負的機會,誠心邀請第三層人出山相助,帶領第二層人治國,又給第一層人合情合理的發達追求,並且開拓令每一層人心智成熟的道路。相對地,天下大亂,就是最下面的人依靠關係、人情而佔據了高位,中間的人被他們踩在腳下,最上面的人隱居起來。這大概是嵇姑娘所說的中原了。」

嵇縈一時沒回話。她看舅舅的神色也變了,眼球上有些溼潤--丟掉些輕蔑與距離,餘下尊重與親密。失去父親的女孩,都渴望父愛吧。

「嘿嘿。季漢儒家贏了!」尚弟挺直腰桿,喃喃自語:「竹林七賢,山野村夫,哪裡是我們諸葛家的對手?」

幸好嵇縈沒聽見。

我一句句仔細聽,大概明白:嵇縈與舅舅所稱的前三種人雷同,但第四種人相反。嵇縈的第四種人,鄙棄真、善、美的追求,因而墜入虛無,自己躲起進深山大笑。而舅舅的第四種人,兼容真、善、美,以匡正天下為己任。我當然喜歡舅舅的第四種人。

「衛將軍,我佩服你的器量,也羨慕你的運氣。你包容一切,有第四層人做同僚,又有第二層人崇拜跟隨。美中不足的是,這四層人唯一的共同處,就是每一層人都以為自己是最高境界。因此第三層的人不明白你,笑你傻;第一層的人不知道你為了他們好,只想踩在你頭上拉屎。」

「爹,不怕他們!」尚弟又回頭:「我們儒家比道家、法家博大精深,一定能勝利!」

幸好嵇縈沒理他。

「他們心裡想想、嘴上說說沒關係的。」

「不不……將軍不明白,是我沒說清楚。天下人不懂你。你走得太遠了,脫離了百姓。不僅魏國人不了解你,連季漢百姓都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脫離了百姓?

舅舅正要接話,大黃牛嘎然止步,皇城廣場上萬頭鑽動,喧鬧嘈雜。將校先照軍職、再依官秩尊卑排成一列,抬頭挺胸,步向高聳的點兵台,廣場上軍士讓出一條寬闊大道,夾道振臂歡呼。

「衛將軍!」
「武鄉侯!」
「上戰場,殺魏賊!」
「炎漢當興!」

歡呼的畢竟是前排的少數,但他們的熱情依然叫我熱淚盈眶。也許因為我身在低層,我從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當舅舅提倡教育,替天下人開拓出成熟的道路,天下人也正替我們讓出道路,讓我們做該做的事情。我們都是天下人民的一員,本是一體,何必分高下?

居高臨下,看著迎風飄盪的「忠義」大旗,我已明白「義」是同袍、朋友之信,是謹慎判斷,採取正當行動。那麼「忠」是什麼呢?嵇縈說「忠君」是第二層人不切實際的信仰。說真心話,我也覺得忠君不太好。舅舅看來是第四層人了,自然也看得出它的缺失。他說:「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這又是什麼意思?

突然,我想通了。
因為天下人大多停留在第一層,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簡單的信仰勸人向善,忠於天師還是天子,都是好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季漢天子之上是漢室,漢室之上是百姓。就忠於季漢百姓吧。我許下願望,讓天下人都能當上第四種人,甚至更高層。或許舅舅早到了第五層境界,只是為了嵇縈的面子,不明說而已。季漢儒家萬歲!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第三部 涪城之戰示意圖

帖子 maltz » 2014-09-25, 00:28

图片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十八)

帖子 maltz » 2014-09-29, 09:28

(十八)

戰局緊迫,許多郡縣的部隊還來不及整編加入,只得等四日後下一波。

十月二十九,出征的清晨,似乎半個成都的人口全擠在北門。百姓扶老攜幼,依戀不捨,夾道哀哭,甚至抱著軍士不讓走。
幾個老兵說,他們跟著季漢征戰數十載,從沒見過這樣大規模生離死別的場面--我們只是去涪城,又不是千里外的沓中。

嵇縈說:「這大約是洛陽百姓聽到殺人魔王姜維兵臨弘農,只剩函谷關擋在中間的心情。」

糟心的是,皇城廣場邊上,又聚集了新的請願太學生與百姓。
他們高喊「益州人因何而戰」--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場妄想著反攻回老家的荊州人的自衛戰爭,卻把廣大的益州百姓拖了下水。
嵇縈說:「要是半年前,我絕對以為這些是魏軍的細作收買煽動的。但現在我確信他們都是妳舅舅養出的刁民--見識跟不上膽量。衛將軍走得太遠,人民跟不上。」

而他們沒喊出的口號,或許就是馬邈兒子的那句:「魏軍來了,投降便是。」

舅舅沒動用手邊的兵力驅散他們,只是對著氣憤叫罵的百姓解釋:「漢室危急,正需要軍民團結一心。請把一萬兩千子弟兵的性命借給我一次,我承諾,全力保護他們平安回家。」

突然有隻草鞋飛向舅舅,讓我伸手接下了,沒讓追究是誰。
我還真希望他們投魏,滾得越遠越好。讓血腥陣壓洛陽三千太學生的司馬昭整治他們,讓他們明白誰把他們當子女,誰把他們當芥草。

但舅舅的承諾不容易實現。戰場上一個錯誤的判斷,幾千人的性命便化為飛灰。在沓中,我對不起一半把性命借給我的人。
如果他們的家屬要扔鞋在我身上,我也只好坦然接受。但他們沒有,他們心懷漢室,不怕犧牲。

深沉的愧疚讓我抬不起頭來,我不敢多想。

由成都到二百里外的涪城,一般中途屯駐雒縣、綿竹,共三日行程。但副將、尚書郎黃崇頻頻催馬上前,與舅舅並駕同行,引用兵書上「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力主在兩日內就趕到涪城。

「鄧艾後軍還在陰平道上,前軍虛弱,正可各個擊破!若等鄧艾後軍入平地,就太遲了。差一日,可能攸關勝負!」一身筒袖鐵鎧,包不住龍紋鑲邊的尚書官服隨風飄逸。即使在舅舅身邊,黃尚書還稱得上俊秀斯文。但他遠不及舅舅沉穩從容。

但軍中諸將多不贊成,認為強行軍折損戰意、士卒體能。

連一向心急的嵇縈也反對:「漢軍雖有一萬兩千,不過是臨時徵召的郡縣地方武備,戰力參差不齊,說抵得上精兵五千都嫌狂傲。那些想家人的、保性命的、愛益州的,你逼到他們走不動,一碰見魏軍,還不一邊轉身逃跑、一邊舉手投降?不要對自己太有信心,我們這不是去殲滅鄧艾的,是堅守涪城,等候大將軍援軍。」

「正是要盡快到涪城!如果鄧賊日夜強攻涪城怎麼辦?」黃尚書急得滿臉通紅。

我不禁想起陽安關。如果鄧艾聚集一萬多人強攻,一日之內是可能攻下涪城。
但那樣一來,魏軍也要損失慘重,而被劍門關、成都漢軍輕鬆殲滅。

嵇縈哼笑兩聲:「黃尚書,鄧艾會這麼短視近利嗎?不過一個郡治縣城而已。再說他偷渡陰平小道,怎能隨軍帶上井闌、雲梯?涪城裡有諸葛參軍留下的無當飛軍與精兵三千,弩箭數萬,還正希望老賊強攻。」

「多趕些路,進了涪城再好好休息不行嗎?如果就差了這一日而輸掉戰爭,我們將愧對漢室先聖先賢,也愧對千秋萬世的後人!」

舅舅好言安撫黃尚書,還是維持原案,二十九夜停雒城,三十夜停綿竹關,十一月初一進涪城。

「為什麼墨守成規呢?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黃崇急得流下兩行眼淚。

我明白他的心情。我也想為漢室盡力,多趕些路算什麼?獻出生命也不在乎。
但舅舅答應了成都父老,要保護這一萬兩千子弟兵。慢一日,換來士卒的體能與鬥志,應該是值得的。

是吧?

在雒縣紮營那晚,我逼著嵇縈服了傷風藥。聊著聊著,嵇縈告訴我,謀略,說穿了就是洞悉對手的思考,卻又不讓對手猜到自己在想什麼。更進一步,還要用盡一切手段誤導對手,讓他們想到自己希望他們想的事情,並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我聽得有些迷糊,只想起娘要我學習「上兵伐謀,攻心為上」,差不多就是謀略吧。

嵇縈操著厚重的鼻音解釋:「其實小玉也善攻心計。妳在打鬥時,經常不動如山,大開正面,引敵人來攻,又出其不意,側身閃到一邊,敵人撲了個空,再回身一槍,把敵人刺趴下。還有,妳偶爾虛刺一劍,騙得敵人防守,但實招卻在相反的方位使出,攻其不備。這些都是誤導對手,依自己的心意行動。」

不過是些武打的基本套路,原來就是謀略!
我只偶爾瞞得過擂台、戰場上殺紅了眼的對手、敵將。
而在深思遠慮的軍師面前,簡單的計謀必定會被一眼看穿吧。

嵇縈昏沉睡去。我真希望她能看穿鄧艾,又不被鄧艾看穿。
但她才十七歲,鄧艾都快七十了;她才剛學兵法,而鄧艾飽讀兵書,縱橫沙場大半輩子,與大將軍纏鬥十年……

恐懼與絕望壓得我又不敢再想下去了,只好祈禱老天開眼。

十一月初一,涪縣烏雲密布,寒風刺痛雙頰。先行輕騎發現魏軍。

我與護衛登上一座不能被稱作「山」的矮丘,涪城一帶的平野田原盡收眼底。
魏軍旌旗林立,部曲毗連,排成一個歪斜的大方陣。方陣座落在涪城西南的官道邊上--正好阻斷成都軍往涪城的道路。

「小玉。」嵇縈瞇著眼。「妳眼力好,鄧艾有多少人?」

鄧艾總是示強,單看旗幟不準,得看行陣的規模。

「……接近一萬。八千左右。」

嵇縈用力眨了眨眼,這幾日她傷風,精神不繼。「還記得大將軍說鄧艾總兵力三萬。偷渡陰平七百里之後,竟然只剩八千?」

「魏軍傷亡如此慘重……」
「也不見得。大將軍估算,三萬人剩一萬五千差不多。」
「剩下的七千人去哪了?」

嵇縈抓著一隻枯木,一躍下馬,坐上一片生著稀疏青苔的岩石,低頭深思。

「大將軍說,開鑿七百里奇險山路,至少花費大半個月。軍士隨身攜帶的糧食不過數日,鄧艾得把三萬兵力拆散,一路轉運糧食到前線。六日前,鄧艾前部約三千人出江油,還得虛張聲勢,那時鄧艾的第二軍還沒到江油城。鄧艾收了馬邈降卒至少幾百人,那麼現在多出四千多人--」嵇縈掏出手帕,抹了抹凍得發紅的鼻子。

我跟不上她的想法了,但我相信她是對的!

「相隔六日,鄧艾增加四千人。如果他還差七、八千人,也只要再等十日左右。但鄧艾也可能催促行軍。」
「看來黃尚書催促我們盡快來涪城,也是對的。」
「如果鄧艾是今天早上才到的,那我們的確晚了一大步。算了,別一直假設過去的事,於事無補。」

嵇縈見我無話可說,又咳了幾聲。「先猜鄧艾還有一萬五千人可用。他何不多等幾日,等後軍運糧到了江油再出發?為什麼急著到涪城,還擋住官道?」

「嗯,為什麼?」
「唉!可惡!」嵇縈「啪」一巴掌拍上大石頭,又疼得甩手。
「怎麼了?」

「那天我在江油城罵老賊的時候,竟然主動告訴他『鍾會糧草被燒,老賊孤軍深入』,那鄧艾必會猜到大將軍要從劍門關發援軍!我真笨!老賊這是想放手一搏,在大將軍親自南下之前,盡快解決成都的軍勢,再趕在大將軍之前直取成都!」

嵇縈轉身,一手指向南方,官道盡頭卻只有被陰風掃拂的陣陣灰霧。

「不不,縈一點也不笨!妳已經洞悉了鄧艾的思考!」
「這意圖太明顯了!十歲小孩都看得出來!」

其實我看不出來。
在聰明人看來,世事往往都是簡單的,於是他們可以一頭鑽進別人的思考裡。或許我這一點心思,早就被人看穿了千百回呢。 :on_stress:
兩個聰明的參謀相遇,究竟誰鑽得進誰的思考?一點大意粗心,是不是就該被敵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賠上千萬將士的性命?

「那我們千萬別上鄧艾的當!」

嵇縈沉吟半晌,戳戳酒窩。「鄧艾也應該料到,成都軍不想在劍門關的援軍趕到涪城以前,就擅自迎戰魏軍。是不是?」

我隨口答應一聲。

嵇縈輕拍額頭。「嗯,所以鄧艾必會全力引誘成都軍上鉤。例如,他擋在漢軍通往涪城必經之路上,又大方送給成都軍與涪城守軍前後夾攻的機會。」

「看來是這樣的。」
「鄧艾八千人面對漢軍一萬五千,即使被前後夾攻,還自認有贏的把握,是嗎?」
「那天江油城外面,我感覺鄧艾是個心高氣傲、大言不慚的人。或許他真這麼狂妄。」

「鄧艾有贏的把握……」

嵇縈的眼神突然像蒼鷹一樣銳利,掃視魏軍與涪城周圍的山川地勢。
涪縣雖不像成都那樣沃野千里,地勢也相當平坦。涪水與支流匯聚於城池東南,構成天然的三面護城河,有點像江油城,但這裡的水量、城池規模都要比江油城大上一倍不止,軍士不可能徒步涉水,再說現在天寒地凍,會冷死人。

「小玉,妳記性好。那座浮橋本來在那裡嗎?」

我順著嵇縈骨感的指尖看去,灰暗的涪水支流寬窄不一,最窄處果然架了座浮橋。

「涪城外的浮橋已經交待守軍撤了。除此之外,到綿竹關之前,金牛道兩邊都不記得有浮橋。」

「所以這橋是鄧艾架的,對吧?」
「應該是的。」
「如果是小玉帶兵,渡了河,橋卻沒拆,代表什麼?」

「後頭還有人馬。」

嵇縈猛然站起,又扶著枯樹,緊閉著眼睛。
她要我眺望西北、江油城的方向。

「沒見到魏軍。」
「是啊,鄧艾的後軍不可能這麼快到。」
「架浮橋也不一定是為了援軍。他若不願背水一戰,很可能是為自己留的後路。」

「小玉別故意嚇我啊。」嵇縈深深土出一口白煙。「的確,從沓中、江油兩戰看來,鄧艾只要沒把握贏,就立刻撤退。」
「是的,還沒分出勝負就退了。」

「嗯?」嵇縈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全身一震。「那麼這座浮橋不就是在說:鄧艾沒把握贏?」

嵇縈皺著眉,低頭左思右想,還踹了無辜的樹幹兩腿。
都靠妳了,看透老將鄧艾的心思!

「小玉,妳經驗多,問妳個問題。妳老在打鬥時運用心計,猜到對手的下一招。常人與對手刀劍過幾招,是不是能摸清楚他的出招習慣?」

「是的。一般人往往反覆使著四、五個熟悉的招式,高手也不過十來個套路。很快能看規律來。」
「好,那麼一個將軍用兵是不是也有幾個熟悉套路?與他交手幾次,是不是也能摸得清楚他的用兵習慣?」
「應該是的吧。我們不是知道了鄧艾的一些習慣嗎?」

「啪」一聲,嵇縈突然折下一節樹枝,斷口青嫩,斷枝上的幾朵花苞開不成了。

我們是不是該離這棵樹遠一點……

「鄧艾的套路是什麼,看過幾次,但還不能肯定,也得多摸摸才能確認。對吧?」
「好,我們兩個一起摸透鄧艾!上下齊手,前後通吃!」

嵇縈笑得彎了腰,又咳了一陣子。

「小心,這老賊也在摸我們兩個妙齡少女啊。到底該不該賭上一把……」

天色暗得快,十幾員漢將在主帳裡坐成一圈。爐火烘得心暖,耳垂子終於又是自己的了。
這一夜本要進涪城,卻因為鄧艾擋住去路,只在二十里外下寨。

究竟打不打鄧艾,漢將得達成共識。

「衛將軍!」尚書郎黃崇一躍而起:「鄧艾自大張狂,平生所懼,僅大將軍而已,卻沒把成都軍放在眼裡!他不等後援出陰平道,先一步趕到涪城,必是想趁虛進攻空城,卻見漢軍堅守城池,便希望將城內的守軍引出擊潰。他之所以在城前列陣,是逼著我們在大將軍南下之前,與他決戰!」

眾漢將「嗯--啊--」輕聲地領悟黃崇的分析,不時點頭微笑,嵇縈的兩顆黑眼珠卻不時上翻。

沒人支持或反對,黃尚書再進一步:「衛將軍,鄧賊輕敵,機會難得,可令諸葛參軍回涪城統領本部三千精兵,與城外的成都軍裡應外合,前後夾擊鄧艾,就算不能全勝,也能大挫魏賊銳氣!」

帳內安靜得出奇。
我回憶起大將軍的軍帳,往往一條計策說出來,一個個大老粗將軍便搶著出頭,深怕被冷落。
而衛將軍帳中,難道只有一群書生儒將謙恭禮讓?

「好計!請派末將回涪城!」我也站了起來,只是怕冷場!

啊呀不好,說錯了。在成都軍中,我不是末將,我的軍職比副將黃崇還高!
俗話說:「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我寧為牛後……

「等等。」嵇縈抓著我的手肘,緩緩站起。
「黃尚書也說了,老賊就是希望成都軍不等劍閣援軍,單獨與他打一仗。鄧艾又不是三歲小兒,怎麼可能輕敵到後門大開?那擺明在引誘我們出戰。而我們就乖乖地上當嗎?」

眾漢將面帶微笑地看著她,又好像聽不懂她淡淡的中原口音。

「嵇姑娘,我的意思是,鄧艾輕敵,以為就算漢軍前後夾攻他也不怕。這當然是我們天大的機會!將計就計!對了,探子報告,鄧艾連騎兵都沒有!這不正是強弩的天下嗎?」

嵇縈的眉宇間閃過熟悉的不屑。我知道她想罵「你懂個屁!」,好在忍住了。

「……尚書說得有理,眼下是個機會。但鄧艾怎麼用兵,我比各位看得還多些。沒有勝利的把握,鄧艾是不會打的。他把自己暴露在險地,兵力又處於劣勢,一定是為了最終的勝利鋪路,只是我們還沒看破他的謀劃。如果漢軍真順著老賊的心意走,事情的發展很可能就順著老賊的心意……漢軍就一直處於被動,直至滅亡。」

帳外吹進一陣陰風,燭火搖曳。

「啊呀,嵇姑娘鑽牛角尖了。鄧艾熟讀兵書,深明『兵無定勢,水無常形』的道理,時而改變攻守習性,這次冒個險,全力引誘成都軍出戰,不也極有可能?既然鄧艾的後軍還沒到涪城,既然這便是分散擊破魏軍的大好機會,為何不利用呢?請衛將軍定奪!」

「黃尚書可曾想到,漢軍也可能被各個擊破啊。」

舅舅端坐胡床,耐心聆聽黃尚書與嵇縈的辯論,偶爾點頭。

「對我們最好的打算,是與大將軍夾擊鄧艾。請眾將往這方面審慎考慮。」舅舅打個手勢,黃崇和嵇縈悶悶坐下。

舅舅轉頭看著我。「參軍,涪城兵糧還有幾日?」

「十日左右。」
舅舅點頭。「也就是說,成都軍可以原地堅守拒戰大約十日,等大將軍兵到,一同殲滅鄧艾。」

「不不!」黃崇突然「嘩」一聲跪在諸將面前:「諸位,我以性命、名節擔保,這是千載難逢的破賊良機!就算局勢不利,我軍也可以就近殺回涪城,閉門緊守,等待大將軍援軍。毫無損失啊!漢臣面對賊兵,豈能龜縮不前,讓後世恥笑?請讓我做前鋒,不破敵誓不歸!」

黃崇再度流下兩行熱淚。
而在座的漢將都被他的誠意感動了。

從小在成都長大,十一月從沒這麼冷過,前幾日大雨未乾,窪地小池竟結起一層滑溜的薄冰。

營火邊上是嵇縈孤獨的身影。走近一看,她身前是一堆石頭,魏軍、漢軍、樹枝圍成的涪城,樹枝刻畫的涪水,就像當初廖老將軍擺出葭萌關城一樣。

「縈,衛將軍你要留在中軍,指揮各部進退。黎明召開戰前軍議。」

嵇縈沒抬頭,只是淡淡地「嗯」了一聲。換作是別人,我很可能覺得受辱。但我知道嵇縈誠真對我,才不在乎表面的禮節。

「傷風好些了嗎?早點休息,明晚我們一起報功。」我坐在嵇縈身邊。

「小玉,妳不覺得奇怪嗎?」
「哪裡奇怪?」
「為什麼鄧艾沒有勝算,還要和我們打?」
「就說他突然想冒險吧。別想這麼多了,打好這一仗。」
「不行,成都軍已經兩腳跳進了老賊的圈套!還記得前幾天在梓潼,我說萬物生滅是天道,為將何不學蜘蛛結網?鄧艾的蜘蛛網已經架好了,我們這正是『自投羅網』!鄧艾這個陷阱太甜美了,讓人明知是詐,還心甘情願地一頭撞上去!」

是啊,我們都被殺敵的熱情衝昏頭了。

「對,應該要等大將軍的。」
「唉,你們漢臣,一聽到名節、列祖列宗、被後世恥笑,就全衝昏頭了。」

嵇縈拿著樹枝,敲了敲營火邊上一塊青色的大石頭。「但為什麼還沒有大將軍的消息……」

六日前江油城失陷,我派出飛馬回劍門關報信。
飛馬要走兩日,而大將軍從劍閣發兵,經過梓潼、到涪城,兩萬人大約得走六、七日,前幾天這一帶大雨,或許還更慢些。
就快了吧!

「啊呀!」嵇縈急得把樹枝扔進火堆。

「鄧艾算準了我們的行動,我們卻不明白鄧艾的盤算!這怎麼行!」
「盡力就好了……」
「……只好盡力摸鄧艾了。」嵇縈抓起我的右手,閉起眼睛,開玩笑似地用心地摸著。她的手好冰涼。
「呵呵,對!涪城裡的飛軍、精兵都不是好惹的,比起成都雜兵要強得多了!」

「啊!」嵇縈突然跳了起來,雙眼幾乎吐出火花來:「明白了!我明白了!」
「明白了什麼?」

嵇縈又差點暈過去,我趕緊抱著她。

「我明白了鄧艾為什麼要擋在涪城前面!為什麼後門大開!」嵇縈躺在我懷裡,興奮地大笑。
「為什麼?」

「小玉,螳螂張臂搏蟬,不知雀居其後。如果妳舅舅是那隻雀,鄧老賊是那隻螳螂,妳願意當一隻蟬嗎?」
「為了漢室,自己一條命又算得了什麼?」

嵇縈掙扎起身。「對不起,我不該試探小玉,我不該笑你們漢臣。我又不是鄧艾那樣的老混蛋,哪會輕易讓妳送死呢?再說妳一人替漢室省下多少軍費,那些軍士光顧著看妳,都不必吃飯了。」

所以我通常在帳裡一個人吃……

嵇縈拾起一塊與眾不同的粉紅色石頭,放在樹枝圍成的涪城中央。

「小玉,步軍對步軍,什麼兵器的防禦力最高?」
「重甲刀盾,配合兵車布陣防守。都護軍中有鐵甲盾兵一千。」

嵇縈瞇起雙眼,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

當夜,一千銳卒護送著三十餘車兵裝,趁夜色渡過謐靜深流的涪水,繞過魏軍營寨,在守軍接應下進入涪城。鄧艾的哨兵似乎遠遠地發現了我們,但沒有引來更多魏軍。

四千軍士當夜飽餐,枕戈待旦。幾個老軍侯說,看雲氣,明日一早準會下雪,眾軍士要往鞋裡、襯衣裡墊乾草。
我裹著毛氈,反覆端祥畫在牛皮上的陣圖。嵇縈不在身邊出謀劃策,一夜惴惴不安。

終於到我獨當一面的時候了。第一次,是做一隻自投羅網的銀蟬。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第三部 涪城之戰經過之一

帖子 maltz » 2014-09-29, 10:21

图片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十九)

帖子 maltz » 2014-10-04, 04:40

配樂:Final Fantasy VIII Battle (Distant Worlds).mp3

(十九)

滿目鵝絨飛舞,漫天柳絮飄揚,指尖大的雪片撲面而來,自眉毛滑落掌心,微涼。
平明降雪,一個時辰內深及腳踝。

「報告參軍!成都軍似乎已經接戰!」城樓上報卒的吶喊打破了緊繃的謐靜,仔細一聽,冰風呼嘯,隱約帶來喊殺聲。

偏軍不能冒進,但遲了又耽誤大事!

「再確認!」
「報告參軍!雪勢轉大,遮蔽視線!」

將士的缽盔早白了半邊,但沒有一人低頭!
四千壯士期待了一整夜,一大群老兵戎馬半生,只差一場驚天動地的雪戰!

「再報鄧艾中軍方位!」
「西南!大約三里!」

「架橋!」

兩名健卒敲響一人高的大戰鼓,撼心動肺,涪城西門懸門升起,四千精銳踏著穩健的大步湧出西門,先行軍士奮力划槳,木槌敲下對岸鐵樁,須臾,四道五十丈浮橋並排,橫跨碧水!

「取鄧賊老命,正在今日!」陰雲萬里,劍鋒無光,寒風夾送殺氣,直指西南!

「哺嗚嗚嗚--」號角洶湧,驅不散漫天雪片,飽暖將士無視風霜,只當是老天灑鹽和糖!四部二十曲急行渡河,橫列一字長蛇,全線挺進,踏出一道銀海橫波、白沙巨浪!

「報告參軍,前方發現敵軍!」西南白幕之下各色旌旗湧現,鑼鼓交錯,劍戟易位,敵人措手不及,正在最後一刻應變!

只在百步以內!

「隨我殺敵報國!炎漢當興!」

「炎漢當興!殺啊啊啊!」漢軍齊聲吶喊、爭先恐後!冰風刮上熱臉,吹不動衛國決心;利刃刺透衣甲,灑不盡烈士熱血!汗血鐵騎當先殺入敵陣,雄劍過處,盔裂鎧破,槍折刀飛,直刺入胸頸斃命,橫劈斷頭殺生!

「哇啊啊!」白髮老卒被雄劍削去半掌,他抱手痛哭,與我四目相接!

是魏賊都該殺!

「啊--」斷頭墜地翻滾,銀雪覆面!

這年紀,早做了父親、甚至祖父吧?魏軍裡也有好人,他是個好父親嗎?我殺他錯了嗎?

我全身一顫,突然明白了!

為什麼我經常夢見敵兵的黑洞似的臉?因為我怕!
我怕看見他們的眼神,我怕明白他們也有父母兄弟,妻女子孫!
魏人有好有壞,我當然知道,只是我不想、不敢承認!

不過戰場上該死的只有一種人--敵人!是敵人就該死!

「哇啊啊啊!」又一個魏卒刎頸氣絕,應聲仆倒,劍尖凌空揮灑,白雪上劃出一條全新血痕!

他是好人嗎?誰能在戰場上分辨好壞?本性裡不是善惡並存的嗎?士卒不都是爭先求功、寄賞錢回家的嗎?

我每殺一個人,身上就添一樁罪行!
我不能再逃避良心的譴責!我必須直視他們驚恐的雙眼!

我當然明白他們對死亡的恐懼與悔恨、他們對爭戰的質疑與不解!我也有同感,只是我逃避它!
只有到死前的那一刻,當一切的欲望與追求都失去意義,才再也逃避不了內心真實的呼喊!

魏人,你們儘管罵吧!你大可以罵蜀賊諸葛玉是殺人魔王,罵我們北伐是侵害你們的國家!
但即使是魔王,今日也得保護她的天府之國、她在乎的朋友家人!

今日,我不必求老天原諒!

「推進!殺鄧艾!」飛雪迅速掩埋著倒下的戰士,早分不清漢魏,我們踏著屍首,對準鄧艾中軍的金紫旌旗挺進!忽然鼓聲動地,旌旗變幻,魏軍前陣鬆動,急急後退,鄧艾中軍揚起一陣激昂的白塵,一隊狼虎雄軍步馬夾雜,湧現於亂軍之中!鄧艾的胡兵一個個身強體健、高大威猛!

這必是鄧艾的親衛隊!

「乘勝追擊!殺啊!」

「哺嗚嗚嗚--」衝鋒的號角響徹戰線,遙遠的漢軍群起呼應!漢軍信心大增,距離勝利只差最後一步!勇敢的飛軍大步上前,本為蠻卒,寧作漢兵,元戎弩聲齊響,陣前萬箭飛蝗!

翻騰吧,殺氣!吞噬一切凶神惡煞!
飛舞吧,白雪!埋葬一切野心雄霸!

願壯士忠魂保佑我們,擊敗入侵者,高歌凱旋!

「吼吼吼啊!」一劍刺穿賊將頸口,拔劍處,血柱直朝自己臉上噴來,一個側身閃過,順勢又刺一胡將下馬!
「嘔哇哇!」

「報告,發現鄧艾!」

不遠處金色大旗飄揚,一群健卒驍將正中、八人黑漆大轎上、白鬚金袍的小個子老將正是鄧艾!
我踩下強弩踏環,放鐵鏃入溝,扣緊白雁翎,眼瞄望山--

鄧艾呢?

在鄧艾原先的位置上,是一個頭戴全罩鐵盔、臂繫黃巾的副將,騎著一匹高大的黑馬……

又是他!

「咚咚咚咚--」忽然戰鼓密催,魏軍陣形再變,鐵戟鐵槍退去,黑甲弩兵成百上千湧現,正往垓心集結!

不好!重甲盾兵被落在後面!

「報告參軍,兩路魏軍自後方殺到!」

回頭看去,紛飛雪片後的地平線上殺出兩路黑壓壓的魏軍,正如烏鴉展開雙翼,左翼大旗上是「征西司馬師纂」、右翼是「惠唐亭侯鄧忠」!這兩路都是鄧艾前鋒精兵!

果然!嵇縈與黃尚書都猜對了--鄧艾的目標始終是我們涪城守軍!
置之於死地而後生,就是等這一刻!全力拼了!

「依計布陣!」

風雪轉急,遮天蔽雲,鼓鑼齊響,鐃鈴急摧,雪地裡漢軍長蛇靈動,化整為零,二十個軍侯依黎明操練移防走位,兵車、糧車推至定點,車仗推倒,輪轂向外拒敵,一千重甲盾兵把守缺口,伍什居後支援,方圓緊密,鐵鎖難開!

「哺哺哺喔喔喔--」胡角自四面八方傳來,魏軍兩翼逼近,正前方鄧艾中軍箭矢夾雜暴雪射到,將士倚上兵車躲避、三層鐵盾交錯防守,盾牆密不通風!兵器再長也戳不透車仗之厚,兵刃再利也穿不過鐵甲刀牌,戰士倒下,重甲披在下一人身上,刀牌舉在前方,把敵人的屍首堆上車牆!我們堅守到最後,爭取成都軍主力破敵!

「殺啊啊啊啊!」魏賊師纂浩浩蕩蕩攻來!銀甲勇將只在百步以外!

「弩軍瞄準北面!射擊!」
「颼颼颼--」箭雨射倒一片魏軍,兩軍前線重甲相搏!陣線上每殺出一個小缺口,陣中漢軍便奮勇抵上,以身擋槍!

「殺啊啊啊!」身後乎然喊聲大作,魏軍又自東面發動強攻,胡兵手持大斧,斬輪劈車,金甲大將鄧忠居中指揮,一陣猛衝之下,陣線被打出了十人寬的破綻!鄧忠拍馬長驅直入,金槍飛舞,左右漢兵接連被刺進雪中!

魏軍從缺口攻進來了!

「各位!漢室存亡,在此一戰!」
「炎漢當興!」身邊僅剩的一百健卒、護衛都撲了上去!大宛馬踏雪飛馳,雄劍掠過,當先胡兵頭皮帶髮削下一片!

「蜀賊諸葛玉!」暴雪紛紛中,鄧忠橫槍大喊!「妳已中計,身陷重圍,無路可逃,快下馬投降!我父必有重賞!」

不能受制於他的長槍!

「聽好了!」左手馬鞭奮力一抽,血汗馬撒蹄狂奔,頃刻已到鄧忠身前一丈!他身形雄健,霸氣勃發,漢軍中也只有大將軍有如此英姿!

「你才投降!你老父、你全家都投降!」雄劍搶先刺出,鄧忠長槍迴旋起手,正是沓中挑槍式!待得槍頭到處,雄劍劍鋒隨手腕一轉,避開槍身,斜挑而上!

「喝!」鄧忠急急閃避,槍迴路轉,自上路對準眉心刺來,我急忙收了劍勢,勉強架開,手心發麻,鄧忠力氣真大!

「蜀軍打不贏的!」鄧忠收了槍:「馬邈說妳是好人,長得這麼標緻也少見,不忍心看妳慘死槍下,快歸降天朝!」

「你們才中計!漢軍早就看穿了你父子意圖!我也不忍心見你橫屍馬前,快些棄暗投明,造福天下!」

鄧忠愣了一下,隨即仰天大笑!「自作聰明,哪知人外有人!妳們大勢已去,覆亡在即!」

鄧忠短握金槍,正要再刺,我已欺身到一旁,劍蛇靈動,先下手為強!鄧忠短槍也敏捷非常,霎時槍劍交鋒數十合,單手依舊難敵雙臂,震得手臂酸疼,氣力漸失!

得想個辦法!

「嘿!」左路先賣個小破綻,鄧忠果然上當,我側身一躲,長劍直取右路,鄧忠連忙彎腰,這一劍掃過盔頂,紅纓散花!

「蜀賊!」鄧忠一臉怒容!「妳武藝不濟,只靠花招奸計,不是我對手!快歸順上國,平定天下,揚名千古,子孫蔽蔭!」

「你名叫鄧忠,口口聲聲效忠上國天朝,可知道你效忠的只是弒魏君、殺賢臣的司馬昭?何必為這樣的奸人賣命,名節盡失?」
「晉公對我父子有恩!我父子盡忠事奉,晉公高義,必不負我!」
「別人對你好,你對他好,充其量是狼狽為奸!義人一生持身守正,堅苦抵抗千萬邪念!」

「自古成大事者不居小節!」鄧忠又取上路,與十招前如出一轍!我早有準備,看準了他的來勢,劍刃搶先橫劈,幾乎刺中握槍的右手,而鄧忠也熟練地收了槍勢,擋開雄劍!

「鏗!」

鄧忠的套路我大概摸清了,但我的套路也被他看清!
既然武打也求攻心為上,何必再用套路?但我得先引鄧忠出手,摸清他!

「你錯看司馬昭了!由小見大!司馬昭弒君,拉成濟三族頂罪,一日犧牲你鄧家三代也絕不會手軟!迷途知返!」
「蜀賊妖女,打不過就改用罵的?」
「漢臣忠信仁義,以誠相待,為天下蒼生努力,絕不計較自己的功名!你在我們面前只是自慚形穢!」

鄧忠青筋暴露,連番猛攻,都讓我擋下架開,他又是一陣狂笑!「腐儒之見,自命清高!就看千年之後誰的名聲響亮!」

「我心懷仁義,英魂與千古烈士同在!」
「執迷不悟,食古不化!妳可知道仁義、包容只有強者能講?弱者只談機智,不擇一切手段生存!正像妳只知玩些小花招,哈哈!你小小蜀國,竟還妄稱仁義!不滅亡還有天理嗎?」
「你就剩一個遺臭萬年的空殼!」

「受死吧!喝!」爆怒的鄧忠雙臂高舉,長槍在半空中掃過一圈,橫斷飛雪!

這是剛才見過的套路,大半圈後虛右實左,機會難得!我大吼一聲,雄劍急出,虛中有虛,奇中又奇,實上加實,正中至正,私毫不暗套路出招,鄧忠一時支左屈右,防不勝防,顧此失彼,中路大開!我大喝一聲,長劍刺向鄧忠面門,實取長槍,刺穿鄧忠右掌!

「啊啊啊!」鄧忠怒氣攻心,大吼一聲,改以左手單持長矛!這怎能敵過長劍靈活?以實擊虛,接連三劍直撲要害!左眼、右眼、咽喉!鄧忠竟以傷臂擋架,第三劍看得準了,直刺進右臂,鮮血泉湧!

「殺!」鄧忠豁出去拼了,只求同歸於盡,長槍迎面,我已來不及擋!突然想起與田章之戰,右腿奮力一蹬,翻身下馬,鄧忠尖利金槍劃過臉頰,一陣劇痛冰涼,幸好小命還在!如今唯有孤注一擲,在落馬中途,反手一劍刺向鄧忠腿甲之間!「哇!」鄧忠慘叫一聲,長槍再掃,我已經雙腳落地,低身閃過,長劍上挑,再刺兩劍,盡皆刺進戰馬肚腹!戰馬嘶吼,將鄧忠掀下馬來!

勝負已分,劍尖直指鄧忠咽喉!

忽然,在鄧忠緊閉雙眼的前一刻,我看見了熟悉的驚恐。

恐懼與悔恨、質疑與不解。

鄧忠心裡當然明白司馬昭信不過。

諸葛玉自詡為仁義之將,已用智計取勝,斬將先刺馬,不擇手段……

就在這半刻的遲疑中,鄧忠側滾了幾圈,裹著一身白雪,已讓護衛救上馬去!

強者才能講仁義,弱者講仁義只有死路一條。真是這樣的嗎?
難道季漢必須放棄仁義,靠細作、詭道取勝?那我們還為什麼奮鬥?就為了變成下一個烏煙瘴氣的天朝上國?

「蜀賊!下次戰場上再見,必不輕饒!」鄧忠騎在馬上,抱著滲血的右掌大喊。

為什麼總有下次?為什麼不保持一個彼此畏懼的平衡?

復興漢室,真的只能靠不斷地北伐、侵略人家?

「五十年前先帝創立基業,現今季漢尊律法,重教育,魏國再給我們五十年!我們可以不北伐!」

鄧忠面容蒼白,狂笑幾近乾涸,只剩一口破嗓:「妳一個校尉算什麼,敢做這樣的承諾?偏安小朝廷就知道維持現狀!我們志在一統天下,天下分久必合,天命在魏、在晉!」

鄧忠在魏軍的鼓噪間撤出了方圓陣。

我真不想再見到他。這一戰就要擊潰鄧艾!

環顧四下,方圓陣四周激戰稍停,敵人兩波強大的攻勢都被擊退,幹得好!
而鄧艾中軍也無心再戰,已朝江邊退去,同時西邊又有喊殺聲接近,滿天飛雪之後竟出現了赤甲友軍!

「噹噹噹噹!」銅鐃大作,這是魏軍的徹退令!方圓陣中士卒相擁歡呼!
我們拖住了鄧艾的精銳!贏了!

魏卒紛雜奔逃,部曲似圓而方,好似秋收時稻田邊一團團燕雀,忽左忽右,移形換位,不約而同退向河邊!

「不趁現在擒殺鄧艾老賊,更待何時!隨我上!」汗血馬踏雪飛馳,三十鐵騎護衛於亂軍中往來衝殺,卻怎麼也找不到鄧艾的金紫旌旗,一直到殺到江邊,尋戰鼓聲看去,才發現黑漆大轎已抬去對岸。太遠,風太大,望敵興嘆。

同時鄧艾的金鼓自對岸源源傳來,魏軍沿河岸列陣,五彩號旗翻動,行伍緊密相接、層層相扣,排成半個方圓陣,前排玄鐵盾牆略顯零亂,中間強弩連射掩護,而陣心的軍士則不斷渡河撤去。漢軍強弩還擊,橋上魏軍連番中箭落水,直到魏軍全數撤退。

鄧艾似乎連撤退老早都排練好了,我們沒討到多少便宜。沒能一舉擊殺鄧艾,漢軍不免沮喪。
但身後又響起一陣異常的歡呼:「魏軍投降了!」尋聲看去,好幾百個「漢軍」棄了兵器,跪地討饒。

原來這些都是江油城馬邈的降卒,被鄧艾拋棄在戰場上。
一時愚昧,迷途知返,也是萬幸吧。

大雪稍歇,陰風照舊,冰泥滑落鐵甲,四千漢軍裡唯一不戴缽盔的漢軍,正頂著一頭濕淋淋的短髮,肩頭的髮稍上還沾著些白色的碎冰。

「縈,衛將軍有令,今夜在涪城論功行賞!要妳坐首席右邊第一位!」

「宰了老賊再賞吧。」嵇縈正端祥著地上的魏軍屍體,一抬頭,忽然大驚失色。「哪個狗賊把妳毀容了?」

我往右臉頰一摸,耳下大約有條四寸長的槍創,好在槍刃側鋒切得不深,血已止住。鄧忠的傷勢重得多。

「我沒事的。」
「小玉這張臉值三千精兵啊!現在只剩兩千五了。」
「別胡說!」

真這麼嚴重?回城找塊銅鏡來照照! :on_scared:

「剛說到哪了?」嵇縈喃喃自語。「喔,別找我去應酬了,我痛苦,開口也會讓你們痛苦。」
「軍規是每戰必賞,將士下一仗才願意效命。」
「不必賞我,下一仗照樣效命。」
「不賞妳何以服眾?多虧了妳識破鄧艾!只要妳點個頭,舅舅一定會升妳作參軍!」

嵇縈呵呵笑了。「我耍個嘴皮子就升參軍,這些躺地上的怎能安息?」

嵇縈的鼻音比前夜更重了,還掛著兩個黑眼袋。昨夜她一定也緊張得沒睡好。
她說,鄧艾為了對付涪城守軍,把最精銳的部隊放在後軍,前線只是些二流魏兵、三流魏將,頂著大鐵盾牆勉強抵擋。但即使如此,以三敵一的成都軍也無能突破鄧艾薄弱的前線。於是嵇縈以人數優勢,讓成都軍三面圍攻魏軍右翼的「護軍田續」。

「田續……」嵇縈猛咳了一陣,閉緊眼睛沉思,似乎想起了什麼事。

總之,三面漢軍即使不能猛攻殲敵,也足夠讓田續這一部軍心離散,全線崩潰。我們此刻正是站在方才兩軍拉鋸的戰線上,漢兵魏卒屍首遍布雪原。

魏軍敗象已露,鄧艾即刻退過浮橋去。而田續部中許多投降的江油漢軍陷入重圍,眼見鄧艾棄他們而去,就原地投降了。

「原來如此,幹得好!臨機應變,以多擊少!」
「也只有從右邊包上去一條路走。從左邊包上去,不直接掉河裡嘛。」

我笑得彎下腰來。「縈一直翻這些屍首,是不是找妳的飛刀?我幫你找。」
「不,敵人太遠,沒用上。奇怪呀……」嵇縈又翻開一具屍首,一片雪泥緋紅。

「怎麼奇怪了?」
「小玉不覺得這些魏軍的死法很奇怪?他們怎麼面向涪城?」

是啊,前線的魏軍不是背對涪城嗎?
大多戰死者都是倒向敵人的方向,這一片魏兵卻盡倒向自己人。

「小玉經驗多,知道為什麼嗎?」
「或許是撤退的時候被弩箭射的。」

我也翻了幾具屍體,致命傷在胸腹、喉頭、臉上,都是刀創槍傷。
「也不對。」

嵇縈揉了揉凍紅的鼻子。「我猜的啊,他們不應退而退,被鄧艾就地斬殺了。」

「鄧艾殺自己人?」
「妳當這麼久的漢將沒幹過?」
「我帶的兵沒有臨陣脫逃的。」

嵇縈悶哼兩聲,搖頭苦笑:「第一戰該逃的都逃光了!補上來的卻是大將軍親自操練的天下精兵啊!」

「也是。幸好,我狠不下心殺自己帶的兵。」
「小玉記得《將苑 》裡怎麼說『信將』來著?」

進有厚賞,退有嚴刑……

「明白了。」

希望我能一直帶著他們,也不要補給我那些……不中用的後備。
四千人,最後點兵,還有三千三百。這得歸功於將士的英勇、方圓陣的防禦、當然還有看破了鄧艾奸計的嵇縈。
我真幸運,總有貴人在身邊。
那六百多人沒這麼幸運,只好讓遙遙西山上的蔣恭侯陪伴他們。

「小玉,妳不覺得奇怪嗎?」嵇縈扶著我的手,緩緩起身。

「怎麼了?」
「妳說,鄧艾不讓這批人撤退,所以他們被自己人依軍令砍死。」
「對。」
「但鄧艾還是退了呀?」
「這些膽小鬼,比鄧艾先退了嘛。」

忽然,嵇縈又露出蒼鷹般凶狠的目光,直直投向遠處、剛才投降的數百江油漢軍。他們一個個跪在雪裡,雙手背在頭後,等待舅舅判定生死。
投敵,當然是死罪。不得已回來,不知是否能功過相抵。

「這些二話不說就投魏的膽小鬼,為什麼反而戰到了最後才投降?」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第三部 涪城之戰經過之二

帖子 maltz » 2014-10-04, 04:41

图片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二十)

帖子 maltz » 2014-10-05, 21:09

(二十)

探馬回報,鄧艾退至西北四十里外下寨。
如今,一萬三千漢軍只須靜待大將軍南下,聯手打敗鄧艾;再等鍾會糧盡退兵,北上收復漢中。

風靜雪止,鼓吹樂奏,縣府烹羊宰牛,日暮酒盡,杯盤狼藉,將士論功行賞。

「既然不必大將軍也能打贏鄧艾,魏軍有什麼好怕的?」宴會上的將士藉著酒意,摩拳擦掌。

炎興元年十一月初二,漢軍付出近兩千人的性命,在涪城西郊擊退強敵。
從雪原上遺留的屍首看來,除去降卒,鄧艾的損失也不足兩千。我有些失望,原以為大勝,卻只有平局。
往好處想,成都軍獨力把鄧艾擋在涪城以北,實屬不易。

涪城守軍艱苦鏖戰,尚書黃崇奮勇爭先,力挫魏軍精銳,犒獎最豐;其餘成都軍各有賞賜,霜雪均沾。
一如既往,我將賞錢分給幾個出力最多的部下,他們再三拜謝。

滿席歡樂,只嵇縈一人臉色難看。她與我同席,坐在衛將軍右首,將校上前敬酒,都得有些尷尬地跳過她。
她已經昏睡了半天,臉色差卻不只是生病的緣故。

「號令下去,一半人遠遠脫隊在後面,根本沒摸著敵人,他們配得著賞賜嗎?」
「雪深及踝,行軍不易吧。」
「這麼說來,衝在前面的都是腿長的大高個?還不如說他們都『不愛益州』!」

今早成都軍以三敵一只是表象,實際接戰的只有四千人,加上後頭涪城守軍就是八千,與鄧艾勢均力敵而已。
涪城之戰後,實際戰力只剩六千了。

而鄧艾手下都是精兵,後軍正源源不絕從陰平道出江油。今日交手,鄧艾大概也摸清漢軍外強中乾了。
大將軍為什麼還沒到?連消息都沒有。是否受了風雪阻隔?

而嵇縈又不滿舅舅執意收編降卒--這些誤入歧途還不到十日的江油漢軍。

「鄧艾竟容忍他們脫逃投降,太可疑了。」嵇縈指著縣府門口:「外頭極可能有變節的漢卒,甚至鄧艾刻意混進來的細作。衛將軍可讓城中的江油漢軍一個個指認,無人指認的立刻殺掉,讓那些變節的不敢妄動。」

舅舅細心聽完,微微點頭。「嵇姑娘顧慮有理,但萬一錯殺無辜可就不好。細作、變節者也是人,人可以隨時選擇,要幫漢軍還是魏軍。既然他們來了,我們一視同仁,按軍令賞罰。我期望他們會發現這裡的確比魏軍好,就像嵇姑娘本是魏人,卻願意幫我們。」

嵇縈卻狠狠瞪著舅舅:「將軍記得那四層人嗎?不問是非善惡、見利忘義的十有七、八。將軍實在不想殺他們,就以投敵之罪註銷兵籍,請出涪城去,讓他們回家吧,留在軍中,我一個下午沒睡好。」

「投敵的是馬邈,他們依軍令降魏,錯不在他們。」
「將軍不明白,當夜江油城兩千,也有數百守軍抗命不降,他們心裡才有漢室。」
「或許。但兵餉也是一家的重要收入。外頭冰天雪地,軍士無路可走,還不回去投奔鄧艾?」

「不不,將軍還沒弄明白。」嵇縈一臉怒氣,我暗扯她的黃袖,卻阻止不了她猛然站起,閉目暈了一陣。

「到目前為止,漢軍所有的行動都在鄧艾掌握中!今日是鄧艾主動求戰,而他早為自己留了浮橋後路,連撤退陣形都排練好了!這幾百個降卒很可能是老賊故意留給漢軍的,因為他算準了將軍仁德,會留下他們!要破壞鄧艾的計謀,便千萬不能再照著他的心意行事!」

「但也不能因為懷疑,就逼幾百個降軍走上絕路。追求長治久安,得從關懷百姓做起,是吧。」

嵇縈猛搖頭,操著沙啞的嗓音幾乎大叫:「衛將軍!大將軍親口告訴我一句話,我現在轉送給你!決定大事,往往面臨「捨近求遠」、「捨遠求近」的兩難。大將軍在劍閣擋著鍾會,鄧艾都出了江油,這時候還談長遠,就要被短視近利的人利用、消滅了!」

將校們緘舌閉口,縣府裡瞬時籠罩了戶外的冬意。

「我明白姑娘的意思。這「捨近求遠」,放棄眼前小利,追求千秋大義,正是漢室的信念。如果我們不堅持下去,就要和魏國一樣了。」

「那何必找一個魏國人當參謀!」嵇縈一扭頭,板著臉,在睽睽眾目下出去了。

舅舅搖頭示意,不必攔她。

舅舅不計前嫌,把江油降卒留下來,是因為他保證了大漢子弟的安全。
這些軍士的父母一定很高興吧--如果他們知道的話。

突然想起鄧忠說,「仁義」是大國對小國的特權,而小國對大國必須放棄仁義,專憑「智取」,用計設謀,就像我常射、刺魏將戰馬。許儀那次是我不太想殺他,今日對上鄧忠真是沒多想,有招就出了。沓中之戰時,大將軍心病發作,差點遭鄧忠毒手,不也是用槍尾刺上了鄧忠的馬腦?

看來落於下風時還真沒辦法。小國為了活下去,也顧不得光明正大,如果懷疑降卒,也許也只好趕他們走了。
但這樣還算是漢室嗎?

對了!娘讓我抄過《孟子》:「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不就是這個嗎?
但孟子也沒說小國不能仁智雙全啊?

娘還讓我讀戰國故事,秦將白起坑趙國降卒四十萬,趙國從此一蹶不振。暴秦一統六國,才十五年就滅亡了。
我曾經慶幸,季漢絕不走暴秦坑降卒、曹操屠城那樣的歪路。那是「捨遠求近」。曹魏四十餘年,也要被司馬昭結束了。
而今天敵人都快打到成都大門了。舅舅還這樣堅持仁義,究竟該不該?

難道說,漢室已經習慣武皇帝那樣的強盛,習慣把大國事小國的仁義放在嘴邊。當季漢落入弱小,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日子--
尤其當它面對一個「捨遠求近」、不擇手段的大國?

要是我,會怎麼做?是殺了一切可疑的降卒、是放他們回去找鄧艾,還是信任收編?
真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我很想聽嵇縈的話。

鉤月西沉,參宿東升,穿廊燭火搖曳。拉開滑門,嵇縈斜靠牆角,振筆疾書。這是我第一次看她寫字。

「還沒休息啊!我給妳送傷風藥來了,快看我帶了誰來!」

舅舅莊敬地彎身作揖:「打攪了。」
三軍主帥、皇親掌政大臣、中兩千石的鄉侯親自對百姓賠不是,這面子真是給夠了!

「啊,衛將軍。」嵇縈連忙坐正,整理衣裙,把露出來的一截小腿蓋好。

「姑娘在寫些什麼?」

「事情。」嵇縈面無表情,似乎不太歡迎我們干擾她。

「縈也有兵法傳世?破鄧艾良計?」

嵇縈搖頭:「我才沒丞相、大將軍那麼偉大,只是把親眼所見的季漢與戰事記下來。」

「為什麼記這個?」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隱者旁觀,旁觀者清。」

嵇縈看我一臉狐疑,又跟著解釋:「太史公為什麼要寫史?」

「求真。」舅舅一說,嵇縈立刻放下筆,雙眼像俞伯牙碰見鐘子期那樣發光--遇見了知音!

「我明白姑娘是一片好意。但也請妳理解,仁義感化是漢室的精神,也是漢臣奮鬥的動力。」

「嘿,張口就是漢室精神,光明照人,不敢直視!但漢室精神究竟是什麼?」

隱士對知音都是這麼說話的嗎?

「縈,漢室精神當然光明偉大!武皇帝建立不世功勳,通西域、伐匈奴、征朝鮮、平南越,正是漢室精神的發揚。」

「功業?小玉什麼時候學會鄧艾那一套了?」嵇縈舉著燭台,挪坐到我與舅舅身前。「滅人的國,還說是自己仁義之師?幸好我晚上沒吃太多。」

「把仁義禮教傳向蠻夷之地,不是挺好嗎?」
「都被你們殺了、打趴下了,當然什麼都好。世人稱頌漢武功業,說他開疆擴土,國富民豐,但餓人想吃飽,窮人盼富貴,弱小寄望強大,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強盛富足,只是弱小平民普遍的追求,怎麼能說是漢室精神呢?歷朝歷代都是這個精神啊。」

「那麼……以儒為尊,這算漢室精神了吧?」

嵇縈皺眉,我知道她不喜歡儒家。她認為道家比儒家要高出一等。我只好用眼神求助舅舅。

「這麼說吧。」舅舅點頭:「儒家理想,盡在《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漢代士人都有孔子的志向,夢想重現三代治世。」

嵇縈摀嘴乾咳幾聲:「於是出現了王莽。」

舅舅明知是嵇縈調侃,也面不改色:「是。三代可能是迷信傳說,而王莽告訴後人,回歸古制是行不通的,得創新進步。但『天下為公,講信修睦』並不是古制,而是仁人志士奮鬥的目標。漢室的精神,就是行大道,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沒錯,這就是漢室的精神,娘也要我忠於這樣的漢室!「舅舅說得好!」

「難道先秦不願天下大治?絕不只漢室有這個理想。」
「就說漢室借重儒家實現這個目標吧。」

嵇縈長嘆一口氣:「將軍是好人,我無意冒犯,但我不能不想起那些一開口就是儒經章句的腐儒。為了長治久安,你就不顧眼前生存嗎?若漢室傾覆,你怎麼延續漢室精神呢?你為什麼不學一下劉邦推子女下車,學一下劉備背判劉璋,保住了自己,來再回頭喊仁義?」

舅舅臉上閃過一絲不悅。
我雖然不喜歡嵇縈說的話,但若不是靠射敵將戰馬、欺敵招式,我這參軍應該早就橫屍沙場了。
究竟求遠、求近的平衡該放在哪裡?高皇帝的子女、劉璋被犧牲了,歸降的漢卒裡可能大半無辜,憑什麼要他們倒楣?

「姑娘再三苦勸,我聽進耳了。」舅舅也嘆了口氣:「但我相信天道本屬仁義,而不屬殘暴。面臨一次次艱難的選擇,我想盡力堅持下去。」

嵇縈清了清嘶啞的喉嚨:「將軍,你這簡直是太平道啊!仁義與殘暴,不過是世人搔頭發明的字辭!看看世間萬物,有夏蟬好心,捨身給螳螂吃掉的嗎?有牛羊跳上几案,拜請人宰殺的嗎?天人感應是毒藥,你們自小服用,快醒醒!」

嵇縈又激動地扶著牆站起來,兩手插腰:「將軍自以為到了更高境界,但你還把道德當作信仰,去學第二層人追求至善做什麼?第一層人懂的天道還比你多,至少他們不會在危急存亡之秋一頭撞牆而死!你會為天真單純付出代價的!」

舅舅沉默不語。
嵇縈似乎自覺話說得重了,低頭轉身給我們倒茶。

「是天下付出代價,還是我一人付出代價?」舅舅接下茶,碗口冒著白煙。

舅舅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他要犧牲自己?

「仁義當然對天下更好。將軍義無反顧,我不得不佩服。但將軍要知道,世人不懂你,只會笑你傻而已。他們看見你的書畫,會說你不務正業,只有些小聰明。你能想像他們嘴裡吐不出金子吧。」嵇縈從嘴尖夾出幾片茶渣。

「只有坦然接受了。但我說句心裡話。」舅舅頓了頓。「左右天下發展的不是他們。」

嵇縈一怔,身子退後半尺。

「將軍志在左右天下?」

這段《大學》我也抄過: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士人的最終理想都是影響天下。

「是的。」換舅舅一躍而起,緩步到緊閉的竹窗邊,打開一條小縫。

「先君用兵不喜用詭計凶道,世人嫌他不懂應變將略;我也有自己的堅持,終身不願錯踏一步。也許我父子都將因為這樣的堅持而失去機會,但我相信,天下總有些人了解我們,接續我們的志業,引導天下大勢。若我一旦為了自身的存亡而權變凶殘,這個傳承的理想也就到此為止了。」

一陣冷風吹涼了腳。房裡挺悶的,也需要些清新的風吹進來。正像舅舅也是汙濁亂世中的一股清流。

「將軍比我想像中深沉。但我也說句心理話。」嵇縈收起了急躁,緩緩地一字字吐出:「將軍父子的力量太小了。你們是少數中的少數,四面楚歌了。」

「怎麼說?」舅舅小口品著溫茶,似乎不以為意。

嵇縈想了想:「既然天下人可以分成幾類,那麼天下的爭端也可以看成這幾類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其實每一種人都希望天下為他們所用。是不是?」
「請姑娘繼續。」
「上次說到,天下人依心智成熟成長,可以分為四等:從感官和諧『求美』,成長到仁義道德『求善』,再進步到誠摯樸質『求真』,最後卻是把真善美都拋棄的瘋癲,或者像衛將軍這樣,自認真善美能夠調和、但行為卻與第二等人無異的第四等人。」

舅舅竟笑得挺燦爛,似乎同意嵇縈這麼看他。

我自認是第二等人,為了進步,也該嘗試求真。
過去的幾個月來,我好歹認清了漢軍裡頭也有差勁投降的,魏軍裡頭應該也有好人。
我對鄧忠說,司馬昭、鄧艾之間的「君臣之義」不過是狼狽為奸,那麼關將軍、廖老將軍的「袍澤之義」難道就高尚了嗎?
當然高尚。那鄧艾、司馬昭彼此信任又有什麼不好呢?我不禁迷惑,但又挺高興,自己又往求真邁出一步。

嵇縈又替我們斟茶:「在季漢,將軍父子與蔣琬、費禕、董允、現今尚書台裡都是上層明白人,你們一手帶領第二層心思單純的儒生將士,一手強調律法,限制第一層人在追求發達時,不至危害朝野,又全力推行儒家教育,期望第一層人明辨善惡,成長為第二層人,成為你們的忠實信徒。但這是你們這一層人的利益。如果天下真是這樣演變,你們是最高統治者,集大權、名利與功業於一身--即使你們不在乎。」

舅舅點頭:「可以這麼說。」

「再說黃皓黨羽、大多數百姓這第一層人的利益。他們人生目的就是奮發向上,做大官,出大名,受人尊敬,和你們差不多。但他們遠沒有你們的才識度量,在你們的統治下注定沒大出息。他們發達的唯一途境,是拉黨結派,彼此提攜,巴結權貴甚至天子。他們一邊崛起,一邊排擠更成熟的第二層人,甚至是將軍這樣的第四層。你要他們長進,是為了他們好,但這是很長遠的事情。朝夕之間,佔據高位的第一層人是該被裁汰的冗官庸吏。他們當然不願意啊。大概就因為這樣,將軍在朝中一直沒有動作,與他們和睦相處。」嵇縈有氣無力地說。

舅舅低頭沉吟:「我們不是不為,是不能。黨錮之禍不遠,不能動搖國本。」

「瞧,光這第一層人的利益就讓將軍招架不住了。」
「還有第二層人的支持吧。」
「將軍不要以為他們生下來就該替你抬轎拉車。你們也有自己的利益--復興漢室,自己覺得是聖賢好人!你阻止他們復興漢室,就是他們的敵人。將軍或許不知道,武將們知道你上表招大將軍回來,私底下多討厭你。」嵇縈斜著眉頭看我:「是不是,小玉?」

嵇縈太沒有朋友義氣了!這要我怎麼回答? :on_exhausted:
但如果說實話才是真正的好朋友,義之所至,我又怎能推辭呢。

「舅舅……我們很不諒解你這麼做。」這句話說出來,霎時心胸舒暢。

舅舅朝我微笑,他心裡應該原諒我了。但說實在,我們無法原諒他!他造成姜大將軍避禍沓中,造成今日的一切!
表面上看,舅舅根本與黃皓「狼狽為奸」。當然他有更長遠的打算,想靠律法、教育徹底感化黃皓這一層人。

「舅舅,不是你的錯。只是我們不了解你。」
嵇縈乾笑兩聲:「誰了解衛將軍?將軍走得很遠啊,不只脫離了黃皓,武將、儒生都看不下去了。」

舅舅有些期待地看著嵇縈:「至少我不得罪第三層人。」

「隱士無求,不與你們爭利。但你還得罪了另一大群人。」
「剩下的,不是就四層自己人嗎?」
「那只是境界高低,但人也有選擇,可以自降境界,譬如將軍自降境界回第二層。將軍怎麼看鍾會?他大約是魏國的衛將軍。」

舅舅沉默了半晌:「據說鍾會自嶄露頭角以來,心計高妙,算無疑策,他寫勸降書來,通篇文采豐盛,應是絕頂聰明的人吧。」

嵇縈邊聽邊搖頭:「但將軍怎麼解釋鍾會這麼自私奸險?」
「魏國風氣如此,人心不定。」
「益州五十年前的風氣難道不是這樣?做小人是鍾會的選擇。他還算看得清局勢,卻選擇操弄天下人,自降境界回第一層。」

舅舅莞爾發笑,也許是高興鍾會降得比他還多。
嵇縈這樣的道家隱士還真是自視甚高,別人都自降境界,就他們堅守在上層。

「我猜想,我與鍾會的最大差別在天子的信任。我們父子得到天子的絕對信任。但魏室大權旁落,鍾會與司馬昭都得不到信任,都在利用權謀壯大自身,以求自保。」

嵇縈想了想,有些勉強地點頭:「得不到信任是他的選擇的結果,不是原因。總之,魏國的第四層人憑著背主發家,總攬當世盛名、萬貫家財,權傾天下,樹立起『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奸雄形象。而季漢推崇的卻是丞相、大將軍、衛將軍這樣廉潔奉公,毫無權勢可言的千古聖賢典型。魏國第四層人不恨死你了?和你們站在一起,他們不過是一沱沱狗屎,只有第一層人瘋狂崇拜他們。你復興漢室,他什麼都沒有了,死後的英名、歌頌也沒了。所以將軍的死敵不僅是季漢十居七、八的黃皓黨羽,更是統領著天下十居七、八的魏國人的司馬昭黨羽。毫無勝算。」

原來我們的前景這麼暗淡……

好在舅舅沒有氣餒的神色:「姑娘別這麼悲觀。一群有才能見識,卻又不求自身名利,把好處分給天下的人,是天下最適合的領導者。我相信季漢、魏國人民一定能認清的,天下十居七、八的人都要支持我們。」

「將軍連季漢人都誤解,還指望魏國人會知道你怎麼想?還是那一句,將軍走得太遠了,百姓跟不上!他跟一小段,分走你給的好處,到那裡為止。」
「即使如此,朝我們所做的方向努力下去,那一天必能實現。」

舅舅這話說得堅如磐石,真有成熟男人的魄力!連嵇縈都不免用少女崇拜英雄的眼神看他。 :on_aww:

「將軍,我忍不住說壓心底的話。」嵇縈坐正了身子。「你們這些大器量的季漢人沒有放棄世俗,舒服快樂地獨善其身,而願意在儒家這種迷信充斥的理論下奮鬥,甘願置身於匹夫愚婦之間,想盡一切辦法感化、改變他們,追求天下的長治久安,並且感動一代代的志士追隨你們,我必須說--你們了不起,雖然我不覺得你們會成功。而在魏國,所謂聰明的鍾會、司馬昭這批掌政者其實與將軍差不多,也希望用儒家孝道這些東西,把人民提升成為第二等。但他們註定失敗,因為他們的自己行為完全是第一層人。他們只會感化更多人成為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所以將軍這樣的人是季漢獨有的。漢室精神從來不是強大、不是儒家、而是你們。衛將軍就是當今的漢室精神!」嵇縈好不容易說完一大段話,臉色都有些蒼白虛脫了。

「縈眼裡的漢室精神,原來是人?」
「這我可承受不起。」
「將軍矯情,你心裡樂不可支。」

舅舅板起臉,也挺胸坐正。「抱歉,的確是。聽姑娘這麼說,我內心非常激動。但我不敢奢求自己能感化、改變誰,我只希望世人明白,這樣純粹的人曾經存在。即使世人一時為了生活而不得不違背原則,但只要生活穩定了,我希望他們回想我們曾經面對的困難選擇,而與我們做出一樣的事--求善,不僅對自己好,也對天下人好。」

舅舅雙手捧起放涼的清茶,向嵇縈示意,一口喝乾:「我嘗試反過來理解姑娘的話。在天下大多是第一層人的時候,天下大勢傾向支持魏國司馬昭、鍾會這樣以權術起家的人,看重短期,要飽足、要強大、權力、金錢。而在天下多是第二層人的時候,他們會支持我們這樣的人,是嗎?這樣說來,也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才能讓天下大勢緩緩往第二層、道德善良這一邊傾斜。」

嵇縈也捧起茶碗喝乾:「但在天下多是第二層人的時候,你們已經要被鍾會、司馬昭那樣的統治者養出的源源不絕的第一層人,聯合季漢裡面的第一層人把你打垮了。我也不希望啊。」

「我們不會被打垮!我們已經打敗了鄧艾,鍾會很快就糧盡退兵了!」舅舅與嵇縈轉頭看我,眼神裡都是贊許。

「五十年來,季漢已經大有起色。老實說,在出征前,我看見太學廣場上還有抗議的太學生,心裡不知有多高興。那隻扔過來的鞋子我還暗自收藏了。早先廣場動亂,我深怕小玉與尚兒這一搞,讓我們多年的心血白費了。」舅舅有些頑皮地看著我。

「舅舅,難道愛國也錯了嗎?」

舅舅還來不及開口解釋,就被嵇縈搶了話:「小玉,我明白妳舅舅的意思。季漢五十年到今日,已經培養出一群有骨氣、不對權勢低頭、不再要求飽足、強大的百姓。他們已經朝第二層人跨出關鍵的一步。」
「正是。只希望戰事順利,幾十年間前線和平,我回成都,再努力推展事業。」

不會的,大將軍必會趁機北伐關中。戰爭還會持續,也許永遠不會結束……

「將軍的進程太慢了,因為你們人太少。」嵇縈用力眨了眨眼,似乎快睡著了。「成都太學管事的還是譙周這樣的貨色,大樹上貼首預言破詩,拿天子父子的名字作文章也成?將軍一定得把他換下來。把光講儒經書呆子的全換下來。」

「這樣的言論不也迅速開啟民智嗎?」舅舅歪頭反問。

嵇縈雙手撐開眼皮:「今夜真是眼界大開,將軍城府很深啊!我就知道,聖人都是最虛偽的。」

「舅舅是大好人,別胡說!他這是包容老人家糊塗。」

「包容這些呆子,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你們人數太少了呀。」
「沒辦法,請嵇姑娘去太學講講道家吧。季漢律法不獨尊儒,保妳不出事。」
「將軍這是陷害我天天吵架?第三層人忙著躲避名利富貴、躲避忠君愛國。不幸的是,第四層的人才來源,又必定是第三層人。」嵇縈苦笑幾聲:「將軍何不以身作則,少降一層境界,改尊道家,管他天子老丈人?」

舅舅突然拉下臉。

「先君承受先帝托孤,我父子兩代深受朝廷信任,這不是我該做的事。為朝廷奮鬥是諸葛家的使命。至少是我自己的。」

「唉。」嵇縈搖頭咳嗽,似乎病勢又加重了:「你們這些漢室精神得天獨厚,深獲天子信任,但天子的信任又造成你們綁手綁腳,施展不開。無解的死結啊!」

「一定有解法的。不急在今夜想出來。」舅舅總是這麼氣定神閒。

眼看嵇縈都快昏倒了,舅舅請她服藥休息。今天辛苦了,涪城一夜好眠。

漢室精神怎麼會是死結呢?一定有解法!絕不能放棄希望!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二十一)

帖子 maltz » 2014-10-07, 23:19

(二十一)

陰雲布合,朔風席卷,塵煙飛揚。

歡慶至深夜的成都軍將校大半睡到日上三竿,再齊聚縣府,不糟蹋昨夜剩餘的酒食。
他們與舅舅談著我不懂的尚書政事、儒道經義。
我聽不懂,也無心學習。

街道上,成都軍拆著城中棄宅,生火取暖,無人阻止。
軍營裡,沒有人給家裡寫絕筆信。這些地方守軍、屯田後備都期望著戰事盡快結束。
從正午到日落,城東操練場上只有忠義校尉本部將士。

西北四十里的鄧艾毫無動靜,營寨上旌旗愈插愈多。大將軍依然下落不明。
涪城一日無事。大敵未滅,安祥掺著詭異。

本部兵力兩千三百,鐵騎護衛剩下二十七人,舅舅要補些精兵給我,我婉拒了。
留給中軍吧,強枝弱幹太危險。

嵇縈臥病在床,茶飯不思地翻讀兵書,有時大笑,有時大罵,有時昏睡,睡醒了再讀,又自言自語:「在家裡騙人的受棍棒責打,在市場騙人的給抓進大牢,在戰場上騙人的功拜大將,在朝廷上騙人的世稱英雄,謀略,不過是騙人的學問而已!鄧艾、鍾會這幫人自豪謀略蓋世,都是小時候欠抽!」 :on_furious:

我問她現在有沒有把握猜到鄧艾的心思。她竟說:「那簡單。只要我把一半的思考停止,就是鄧艾了。」

睡前,看著牆上千瘡百孔的天藍戰袍,我不禁懷疑,自出征以來,喪命在自己指揮下的將士數目。但我不敢算。
當初三千人跟著我去沓中,現在剩一千不到,一百精騎剩不到三十個。我真是個掃把星。
舅舅還說,要以涪城的戰功升我作典軍、拜將軍呢。我怎麼承受得起。
破了鄧艾,收復了漢中,我不想再隨大將軍北伐了--雖然我自小一直以為,只要能跟著大將軍就一輩子心滿意足。

死的人已經夠多了。

大將軍也老了。不久,守疆的符節會交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
維持現狀行嗎?讓舅舅他們全心經營好天府之國。

「小玉姐姐!」睡夢中,我隱約聽見尚弟在滑門外頭。「請速至議事廳,緊急軍議!」

鄧艾來了?

我掀開溫暖的被褥,一躍而起,推醒嵇縈,急急披上那傷痕累累的筒袖鐵甲。
議事廳外戒備三重,裡頭一片昏暗。漢軍將校強打精神,滿面嚴肅。

今夜有兩匹飛馬到涪城,都自稱來自劍閣。

第一個信使帶來輔國大將軍董厥手書:

「衛將軍安啟:梓潼三尺大雪,劍閣援軍兩萬五千受困,大將軍心病發。董龔襲。落款十一月初二。」

「為什麼老天在這個節骨眼離我們而去,令梓潼大雪封山?」黃尚書流下兩行熱淚,在座儒將也有掩面哭泣的。

「為什麼漢室要受到這樣的折磨?」
「難道我們錯了嗎?」

一向愛哭的我卻沒有掉淚。我太害怕、太絕望,竟無力悲傷,心頭迴響著魏將掛在嘴邊的「天命在魏」。
我又突然明白,大將軍為什麼把珍貴的手稿交在我與嵇縈手上--他自知來日不多。

舅舅要我們立誓嚴加保密,絕不能讓下屬知道,當然更不能讓敵人知道。

第二匹飛馬則送來大將軍手喻:

「思遠足下,成都軍來,銳氣方盛,鄧艾疲累,前後不繼,宜在速戰,若歷日曠久,艾豈攻漢軍之必救乎!伯約。信上沒有日期。」

舅舅把這兩封信讓圍坐的眾將傳閱,議事廳裡只有一聲聲搖頭嘆息。
傳到我手上,我不願再讀一次那殘酷的內容,只知第一封信字跡工整精巧,第二信筆勢奔騰揮灑。

「這兩匹飛馬同時到的?」嵇縈接過手書。她的雙頰依舊缺乏血色。

「是!」站在舅舅身旁的尚弟回答。

嵇縈皺眉:「既然都是劍閣發的信,為何不只派一匹飛馬?」

尚弟聳肩。

「嵇姑娘。」身邊的黃尚書以袖袍拭去眼淚:「應是董將軍派了信使後,大將軍甦醒,要成都軍直取鄧艾,再派第二個信使。而第二匹飛馬追上了第一匹。」
「唉。季漢人太善良了,被騙下懸崖還怪自己沒看路。」嵇縈頻頻搖頭。「信差呢?叫來對質。」

「都回去覆命了!」尚弟答得乾脆。

嵇縈翻了個白眼:「戰場上消息三真七假,以後再有信差來,請留下來再三盤問。」嵇縈舉起董將軍、姜大將軍手書:「這兩封信可能都是假的!」

外頭陰風大作,吹得竹窗啪啪作響。縣府裡眾將議論紛紛。
大將軍病發,援軍受困,要我們獨力對付鄧艾,不是很合情理的事嗎?

「嵇姑娘由何得知?請賜教。」舅舅行了個拱揖。

「可能是假的,沒說一定是假的。不過這裡人多,仔細思量,應該能看出些蛛絲馬跡。先說第一封信吧。有什麼可疑處?」

尚弟拉來燭台,舅舅雙手接回書信,仔細端祥了一陣。

「這極像董將軍平日手筆。而董將軍為人簡約謹慎,不確實明白的事絕不說。這信只說梓潼情況,大將軍病發,其他一概不提,也符合董將軍性格。再說,若大將軍病發,那麼臨時主帥人選便落在左車騎張伯恭、右車騎廖元儉、輔國董龔襲三人之間,也該由董將軍寫信給我,因為他是我同僚,又是我的老友。」

「其實我不是問將軍這個……你們都沒發現最明顯的怪事?大雪封山,還能派信差出來?」

眾將臉色驚疑。是啊!不是被困了嘛?
只有黃尚書面不改色:「嵇姑娘是魏人,不明蜀中地理。梓潼到涪城不只金牛道,還可以南下郪道至廣漢,再溯涪水西上。」

嵇縈有些臉紅,低頭沉思半晌:「為了慎重,我們不妨先假設這封信是惡意假造的,看合不合乎情裡。如果劍閣援軍沒有被大雪困在梓潼,為什麼今夜之前一直沒有大將軍的消息?半個月前,我軍從劍閣出發、經梓潼走到涪城,用了五日。十月二十五江油城失陷,最晚二十七日報馬抵達劍門關,以大將軍的衝勁,最遲五日,十一月初二兵臨涪城。即使主力押送輜重在後,也好歹也會有前部。這樣看來,大雪封山、大將軍病發很有可能是真的。

嵇縈說完,嗓子幾近乾涸。只見她扭開水袋,仰頭就「咕嚕咕嚕」地灌了幾口。
漢將若口渴,好歹得用袖子遮一下。如今全部人就看著她一人喝水……

「各位,我也認為第一封信是真的!」眾人的目光聚集過來了。
「七月我帶兵去沓中,聽聞山洪衝毀梓潼一帶山道,因此改走左儋道。這一次領兵經過,發現棧道年久失修,只怕被積雪壓垮。另外我們在前線見過大將軍病發幾次,所以……」

眾將正等著我再說下去,但我多希望這第一封信是假的,大將軍平安無恙。

「好。第一封手書真實性頗高。再看這大將軍手喻吧。」舅舅拿起手喻,仔細輕聲讀著。窗外狂風呼呼大作,寒鴉夜啼。

「我與大將軍私交不多,只見過他幾次上表。這筆跡似乎的確是大將軍的,而書信內容、口吻也像。可惜身邊沒帶上大將軍公文,無法詳細比對。」

「我有!」我大叫一聲,身邊幾個儒將全身一震。

我與嵇縈奔出議室廳,回到廂房,一陣折騰,找到大將軍親筆點評的《將苑》、《孫子》,又喘著白氣奔回議室廳。

尚弟與左右護衛手持七、八隻燭台,照亮著舅舅的几案。

雖然舅舅後悔把治國的時間浪費在寫字作畫上,倒還能在關鍵時派上用場。
當然,比對字跡這種事一般不是主帥做的,而是主簿……

「若是模仿假造的,還真學得唯妙唯肖。實在得挑小毛病,就是參軍與嵇姑娘兵書上的字跡力道平穩,而這手喻上筆劃有些輕重不定。此外,兵書字跡的提按有定法,是一個人經年累月書寫的習慣,而手喻上的提按飄忽無度。當然,如果大將軍病弱體虛,筆力有虧,也不足為奇。」

舅舅不愧行家。

「衛將軍,太平道迷信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為世人總是先假設它是真的,再想辦法證明它。」嵇縈在一旁插嘴。

「嗯……」舅舅又讀了一遍手喻,忽然想起了什麼,抓起兵書,上下搜索,似乎在找什麼特定的字。

「找到了!」舅舅一手指著兵書,一手指著手喻,兩手都押在「乎」字上頭。

「兵書上的『乎』字豎劃勁挺,好似一根頂天樑柱,而手喻上的『乎』字豎劃彎弧,有如角弓。這手喻極可能是平日勤練書法的人偽造的。」

「不練書法的人也不能偽造他人筆跡吧。」嵇縈又插嘴。

舅舅與眾將都沒理嵇縈。這麼沒大沒小……
而我心裡有些發毛。為什麼光從一個字的一個筆劃就看出來是假的了?

「工書法者,喜歡講究字的結構。」舅舅對眾將解釋:「要求上下均勻、左右相稱。而『乎』這個字的末筆是向左的一個鉤子。直豎配上左鉤,右邊卻又沒有撇、捺等平衡格局,造成『乎』字重心左傾,流於輕浮躁動。」

嵇縈突然抬頭,看了尚弟一眼。英俊的尚弟注意到了,報以微笑。 :on_charm:

「若把直豎改成往右的弧彎,再配上末尾的左鉤,則重心歸中,結構平穩,『乎』字的美感也就保住了。正所謂:『仿形易、仿骨難、仿精氣最難。』精氣是發自內心的信念。大將軍正直不阿,不因追求文字美感而歪曲原則。若這手喻是假造的,作偽書者心懷恐懼,因此力道輕重不定,提按也掌握不住,更糟的,是漏掉了全信最後一筆劃應有的粗曠正氣,卻追求柔美和諧,功虧一簣。」

眾將啞口無言,只有嵇縈「噗嗤」笑出聲來:「將軍真是行家。其實先前我覺得這封信可疑,不過是上頭沒有蓋上大將軍的官印。」
「私人手書,不必用官印。」
「大將軍奉公無私,豈是用私人手書下令的人?」

嵇縈說得太好了!書信展示的遠不只內容,更是性格信念!

「對了!」我一拍手,又把幾個儒將嚇得幾乎站起來。「大將軍告訴我,如果他有新的指示,必有公文與手喻!」

「好。」舅舅放下兵法和書信,有些吃力地眨眼,面露微笑。「這第二匹快馬肯定是假的了。現在問題是,是誰假造的,意圖為何。今夜若能參透當中奧秘,或許便是破敵關鍵。」

眾將點頭贊成。
其實我倒希望這手喻是真的,至少是大將軍還活在世上的證明……

「會不會是鄧艾假造的,計誘漢軍出城?」黃尚書傾斜身子,越過我看著嵇縈。

嵇縈搖頭:「鄧艾出身微賤,厭惡士人。寫偽書不是他的作風。鄧艾若要誘人出戰,多半在戰場上示弱,就像昨日故意讓我們前後夾擊。但老賊自然有他的如意算盤,要消滅涪城裡的精兵。」

幸好嵇縈砸了鄧艾的算盤!

「有理。探馬回報,鄧艾立下營寨後,旌旗每日增加,擺出後軍源源不絕出陰平道,加入前軍的形勢。」黃崇在一旁補充:「衛將軍,鄧艾這是在示強,其用意不在引誘漢軍出城進攻。所以這手喻應該不是鄧艾偽造的。」

「好,排除鄧艾。諸位同僚認為誰最有可能?」

「還有誰?自然是鍾會那小人。」嵇縈一臉不屑:「魏國人都知道的事。鍾太傅自創楷體,大異於隸,蔚為時尚,不肖子鍾會自甘墮落,就擅長模仿他人筆跡。六年前,鍾會在壽春偽造吳將全禕的勸降書,把幾千名吳軍都騙出城來投降。或許他從陽安關搜到大將軍的公文,見識了大將軍筆跡吧。」

「幸好我們有魏國人嵇姑娘。」舅舅面露微笑:「但鍾會怎麼曉得成都軍在可以速戰鄧艾?」

「十月二十五,鄧艾前軍出江油,鍾會從漢壽派了田章助攻,事實上是提醒漢軍快去把守江油。」嵇縈轉頭看我:「田章雖然命喪諸葛參軍之手,其殘軍也必定把鄧艾佔領江油城的消息報回漢壽。鍾會一定猜得到成都的反應--發兵堵住鄧艾。與當初派出田章一樣,鍾會深怕鄧艾搶了自己的大功,巴望著鄧艾與漢軍同歸於盡,好讓他揮軍直取成都,功名全歸他一人獨享。」嵇縈啞著嗓子「呵呵」冷笑幾聲。

幸好嵇縈了解鍾會。有她在季漢,真是我們的幸運。
眾將正點頭,舅舅卻一臉疑惑:「但我還弄不明白一點--大將軍在梓潼,鍾會如何長趨直進成都?」

嵇縈還在灌水下肚,卻是尚書黃崇搶答:「大將軍走金牛道,鍾會可走左儋道,此二道匯於涪城。鍾會雖是繞遠路,但他命好,碰上金牛道大雪封山。如果鍾會知道五十年前當陽的事,派出五千虎豹騎先驅,隨時可能兵臨涪城。諸葛參軍可知道鍾會大約有多少騎兵?」

「二十中取一。若全軍十萬,也差不多五千騎。」

議事廳裡眾將嘩然失笑,泛濫著驚恐、絕望的悲嘆。成都軍不只要獨自對付鄧艾,還要面對鍾會!
在雪原上對付五千騎兵,太難了,更別說十萬大軍。

本以為到手的勝利,一夜驚醒,才知道是季漢極大的危機。

「要不要派出飛馬,請劍閣援軍走郪道,先至廣漢,再北上涪城助戰?」

舅舅一說要搬救兵,眾將如獲至寶,都要死守涪城,等大將軍來。
成都軍就像無助的迷路孩子,期待父親伸手拯救。
但父親也臥病在床……

突然嵇縈仰頭大笑:「明白了!」 :on_laugh:

「鍾小人這點奸計,瞞不過我!」

「嵇姑娘快請說。」

「這假造的手喻,最蹊蹺的是最後兩句:『若歷日曠久,艾豈攻漢軍之必救乎?』。《孫子》說:『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這擺明了是鍾會,堂堂二十萬魏軍的主帥,對他的敵人做的暗示,要我們明白鄧艾接下來的行動!哈哈,有這樣的主帥,算鄧艾倒楣!我早該在江油城告訴鄧艾他接下來的命運!」

「說了半天,說什麼呀?」後頭尚弟冒出一句。

「兵者詭道也,實者虛之,虛者實之。鄧艾營寨裡旌旗數量變多,不代表他營寨裡的兵真的變多了。這很可能只是他的障眼法,是不是?」
「但鄧艾的後軍的確是源源不絕到前線的。」
「沒錯。他的總兵力是一天天增加,但也不一定要守在寨裡啊。成都軍躲在涪城裡,何必費事強攻?讓鍾會去應付。鄧艾偷渡七百里陰平,死傷成千上萬,自始至終都是為了攻打一個最重要的大城--『漢軍所必救』的地方,是不是?」

我全身打了個冷顫。
「成都危險了!」尚弟大叫。

「連世子都想得出,更何況鄧老賊?更何況鍾小人?鍾會這裡還矯情含蓄地寫『攻漢軍所必救』,就是想讓漢軍自己發現鄧艾要取成都。鍾會最喜歡這一套,讓你自己發現,上他的鬼當。鍾小人自鳴得意,最後多寫了個可有可無的感嘆字--『乎』,畫蛇添足,被將軍抓到了。」

鍾會真是活該!幸好舅舅懂書法。

其實,我不太肯定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如果舅舅把寫字的時間拿來治國肅貪,或許更能壓制黃皓黨人的氣燄,拿來練兵作戰,成都軍也不致於怕鄧艾、鍾會成這樣。

舅舅有些激動,坐立不穩:「鄧艾想取成都,也只有金牛道可走。而涪城在金牛道上,成都軍正擋在他前面。」

「將軍是個老實人。」嵇縈緩緩起身,跨出一腳,竟站在牆邊的几案上!「人憑什麼要站在地上?鄧艾剛開鑿七百里山道,現成工具還在手邊。他還怕再偷渡一百里平地嗎?」

是的!慌不擇路,更何況鄧艾不慌。

漢將若有所悟,嵇縈又跳下几案,走上牆上掛著的牛皮地圖:「只要繞過涪城這一段,老賊就可以搶在漢軍之前走回金牛道,過綿竹、雒城、新都,飛奔成都承明門了!」

眾將臉色慘白。

「諸位同僚寬心,成都有援軍來。由尚書張遵領軍,今夜應在雒城。如果他們堅守雒城,或許可以攔住鄧艾。正如……」舅舅把到嘴的話吞了回去。

議事廳裡悄然無聲。

我知道舅舅想說什麼:正如當年劉循。
五十年前,劉璋之子劉循率領益州軍,在雒城擋住背叛了劉璋的先帝荊州軍一年,守軍流矢還射死了『鳳雛』軍師龐統,葬在綿竹。雒城破,成都劉璋還能再抵抗,但他投降了。

難道這就是季漢的命運,怎麼開始,也怎麼結束?

「將軍,今日雒城遠不比往昔。張尚書也擋不住鄧艾。他大可以再繞過雒城,直撲成都。」黃尚書語氣沉重,也走到地圖邊:「天府之國千里沃野,北方的門戶在綿竹關。張尚書今夜兵到綿竹,而涪城回綿竹也只須大半日。涪城三軍即刻動身,明日可在綿竹關夾擊鄧艾。」

舅舅悶悶不樂:「漢軍速戰鄧艾,又正中鍾會下懷。不管我們是否看穿了這假信,鍾會都能把我們引開涪城,去追鄧艾,好自己隨後接收涪城。真是厲害人物啊。」

嵇縈「噗」一聲,嘴裡一口水噴在牛皮地圖上:「將軍何必這麼崇拜他?小人運氣奇佳罷了。若不是大將軍病發,沒有梓潼大雪,鄧艾前天被我們夾死在戰場上,鍾會這假信也只是茶餘笑料而已。」

舅舅點頭,緩緩站起,在座眾將跟進。

「各位同僚,漢室危殆,接下來我們的決定非同小可。請讓我把形勢總結一次。舅舅面色凝重。「大將軍被困梓潼,鍾會走左儋道,欲揮軍南下成都,必先過涪城。而鄧艾極可能正往成都秘密行軍,把涪城的漢軍留給鍾會應付。張尚書的援軍預計今夜駐紮綿竹關,而鄧艾也必往綿竹關去。我認為,等留守涪城無益,必須回救綿竹關,擋住鄧艾,解成都之危。」

黃尚書神情興奮:「現在就出發,以逸待勞!」
「一舉擒殺老賊!」後面尚弟應和。眾將也情緒高漲,紛紛贊同。

嵇縈老是擔心,我們一步步行動都在鄧艾的掌握之中。現在,鄧艾的行動在鍾會的預料中;而拜鍾會、嵇縈、舅舅所賜,鄧艾與鍾會行動又被漢軍知道了。鄧艾可沒想到會在綿竹關撞見我們吧?

這一次,天命在漢!

「老賊不打沒有把握的仗。涪城西郊,只不過是決戰之前的準備。鄧艾摸清了我們,我們也摸透了鄧艾……」回房準備的途中,嵇縈兩眼茫然,喃喃自語。

涪城一片忙亂,但全城只有十幾個人知道來龍去脈。

大將軍傳授給我們兵書陣法,就是要我們能獨當一面。
一語成讖,成都軍獨當一面的時候到了。

出了涪城,我不禁再三回頭。
上兵伐謀。漢軍又丟了一城,不戰而屈。

空城就留給鍾會吧。知道他所剩糧草不多,漢軍刻意搬得一粒米都不剩。

即使我們在綿竹關擋得住鄧艾,大將軍也必須擊敗鍾會。
我暗自祈求老天爺再借給大將軍幾年陽壽,拿我十年換他一年都行。

雖然我明白,即使是諸葛玉這樣的掃把星,在成都軍裡還算是能征善戰的。

BUTTON_POST_REPLY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3 和 0 位游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