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杉謙信談寫作願望

寫作技巧、研究成果分享
BUTTON_POST_REPLY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從上杉謙信談寫作願望

帖子 maltz » 2013-01-31, 21:09

大概一個月前看了「美女與野獸」的百老匯音樂劇。電影版已經看過幾次,但音樂劇版有些改動。一句新添的歌詞讓我感受很深,當場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這一句歌詞是小說書蟲女主角Belle在開頭之後走回自己家前面唱的:

「…為什麼我這麼愛讀故事書呢?…因為我喜歡故事的 Happy Ending。」

如果每一個職業都有一個神聖的使命,政治家要為人民謀福利、醫生要救人、戰士要保衛國家,那麼我這一類作家的神聖的使命就是帶給讀者一個信念,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都不要放棄希望。

我最希望為一種讀者服務:立志以某種貢獻改造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打造得愈來愈好的人。其實自己也希望成為這樣的人,一棒接一棒地把人類文明與理想的火種傳承下去。願我的作品給這樣的讀者帶來信念與希望,說它是終極意淫 (因為最後一定會有好結局) 也不為過。所以我的作品有上杉謙信、石川五右衛門這樣的好人。在他們的努力下,故事的世界的確變了,即使中途會經過不少波折,即使他們某些人在犯錯中成長,即使某些角色不能活到故事最後,但他們的影響會延伸到故事的美好結局之後。

如果今天一部小說可以橫跨上下五千年,那麼作者的彈性很大。上杉謙信不一定會「贏」。甚至可以寫標準的史實歷史小說,打了一場勝仗之後,軍神先生如廁的時候中風了。上下古今一代代的主角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是他們都留下一個正面的影響,激勵著一代接一代的志士仁人朝著同樣的方向努力,薪火相傳。暮然回首,人類的文明已經走了很遠。最後一部的主角可能已經在外星人雲集的太空船上了,上杉謙信只是人類的一個遠古傳說,但他的精神仍然活著。

軍神道的背景既然是以統一日本為目標的遊戲,那麼好結局就是上杉謙信最後統一日本。剩下就是怎麼合理化統一日本過程的問題。

(1) 主角何以變成聖人

現實中的「聖人」非常難做。鬆懈了防備就變成爛好人,把持不住原則又成了偽君子。小說裡也挺難寫聖人,因為作者必須要做點功課,掌握住聖人的心理狀態,才不會寫成爛好人或偽君子。但小說中的聖人活得比現實生活中容易些。他們的生活環境是受到作者嚴格監控的。他們面臨的兩難往往有比較明顯的正確選擇。

其實上杉謙信有成為聖人很好的條件:

(a) 一國大名,不必為五斗米折腰。
(b) 受佛教思想薰陶,希望做善事,認為眾生平等。
(c) 越後國一上來的條件不錯,比鄰居都強些,不必依靠非常手段生存。

再加上讀者對他有天神下凡的期待,上杉謙信成為聖人型主角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只是寫得像不像而已。自己希望把上杉謙信寫成一個正常人,可信度高,比較容易為讀者認同。天神下凡的形象推給女一號乃美。女神的可信度總是高一些。

(2) 故事中,主角為什麼能勝利

武俠小說裡的好人主角總是運氣出奇地好。但說老實話:老是運氣這麼好,真叫人想吐。
讀者的問題是:不運氣好,好人要怎麼才會贏?
我的答案是:首先,不能贏的是鄉愿的爛好人。因為他只會一直讓別人佔便宜,自己也沒什麼長進。贏了才奇怪。
聖人型的好人當然能贏,而且往往贏得更快、更漂亮。因為:

(a) 聖人主角覺悟了,定下遠大的目標,要終結亂世。不能只當義務出兵調停紛爭的爛好人。
(b) 眾好人在聖人主角身邊聚集,一群好人團結起來力量大。
(c) 壞人自私為己,力量分散,內耗嚴重,無法對抗團結起來的好人。
(d) 種善因,得善果。但作者必須將所有的善報從一大早就埋好伏筆,絕不可以突然天降好運扭轉局勢。

(3) 現實中,主角能不能勝利

說到頭來其實讀者質疑的是作者本身的信仰。在故事裡好人有好報,那是作者的細膩操作。
那麼現實生活中呢?有沒有全知全能又善良的神幫我們幕後操作?
如果我們選擇作好人,我們能不能有一樣的好結局?
我的答案是這根本不重要。在乎這個就是自尋煩惱,甚至是「魔道」的開端。更別因為這個就去信上帝。

如果這世界上無私的人佔大多數,那我們無論到哪裡都很開心,這就是我們的好報。
如果這世界上自私的人佔大多數,我們至少還有彼此,我們活得相對快樂,這也是我們的好報。
歡迎各位利用這個論壇交流,或者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園地,大家一同努力。
希望我們都打出自己美好的一仗,以自己的專長一同改造這個世界。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Re: 從上杉謙信談寫作願望

帖子 maltz » 2013-01-31, 21:09

有熱心網友 tany1025 在另一個論壇回應。我就在這裡答覆了。

***

关于如何刻画上杉的一些想法

仅就人性及现实方面权且探讨如下:

1、何为好人坏人圣人?

在当今这个民智始开的年代,很少会有人还会单纯的认定某个人是好人或坏人,何况圣人。这点上我绝对相信西方的“人性恶”论,人作为一种生物,注定要为自己的生存而奔波。所有的公平也好众生平等也好,都是强者加诸于弱者身上的,因为只有强者才能落实执行“公平”、“平等”,弱者若无强者的支持,永远只能是毫无地位的弱者。因此在“人生而自私”的前提下,所谓“好人、坏人、圣人”,无非是书里刻意描绘出来用以左右愚民思想的形象而已。如同雷锋。

2、假若真的存在“圣人”,他在现实里能否成功?

你在帖子里的原话大意是“既然作为圣人,就不要计较成功与否,否则就沦入魔道”。看来你也认同圣人(其实就是被各种洗脑忽悠而成的人,能坚持做圣人的,基本都是与宗教狂热分子一丘之貉)注定是失败的结局。然而你的解释很像算命先生“信则灵,不信不灵”的逻辑关系。既然决定做圣人了,那就准备好牺牲吧。
为什么圣人一定要牺牲呢?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圣人的方式行不通,圣人的方式违背了人作为生物的各种本性,所以人们只会佩服他(其实不嘲笑他蛮好了),但不会支持他更不会跟着他走。现实中无论哪个领袖如何标榜自己是圣人,其身边的跟随者无不拥有自己自私的目的,而领袖本身也清楚这一点。所以领袖只能是标榜圣人,而不是真的去做个圣人。领袖所利用的无非是社会中对现实不满的底层人民想要翻身做地主的欲望。

综上,我相信现实中的上杉一样是个普通正常的大名,至于他的各种传闻,无非是自我炒作标榜或后人传说加上去的而已。反正查无可证。如同刘备的各种传闻,现在还有人会相信他是一腔热血为苍天百姓的大圣人么?

所以,建议maltz还是把上杉落回地面,还原成一个正常的大名,而各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可以放在上杉那个和尚老师(反正啥都看穿了嘛,不过真看穿的人也一样不会信奉乌托邦)身上,或者其他隐居了的人身上,这样才能相对更现实一些,更令人信服一些。

其实你写的很用心,也真心写的很好,很多搞笑段子我都忍不住会发笑,以上只是一些拙见,随口瞎诌不知所云,见谅。

***

現在回應在這裡(建議多利用官方論壇討論,謝謝)。

首先謝謝讀者 tany1025 的建議與鼓勵。

上次讀到一名小說作家的訪談,說到了人生一個階段,小說作家骨子裡都是帶理想主義色彩的,就像股市大亨帶著投機色彩一樣。我想這樣解釋:當一個寫故事的人把不同的人性與角色觀察、揣摩到一個程度,他自然會培養出一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推己及人的關懷。因為他可以愈來愈輕鬆地代入不同角色的觀點。他會在充實知識的時候發現,人類的文明一路進步,直到近代才出現了民主制度、出現了自由與平等的概念。他會自然體會到其實很多事並沒有對錯,只有偏見與無知。作家會自然期望一個沒有偏見與誤解的世界,並且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推動它的實現。而這種人本價值觀在比較缺乏類似經驗的大眾看來,是一種理想主義,甚至是對烏托邦的迷信。在作家看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信仰。

好人和壞人是作者用來區分故事角色的簡單分法。莫言也說出「把好人寫成壞人」,「把壞人寫成好人」,「把作者寫成壞人」這些觀念。我的理解是:作者希望讀者認同的角色是好人,希望讀者討厭的角色是壞人。作者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就看讀者喜不喜歡這個作者了。每次我看見必須依靠神助才能勝利的主角,我就打從心裡討厭一個作者。那麼他就是壞人只有運氣好的人才能贏。或許這是一個「把作者寫成壞人」的行為藝術。而「把壞人寫成好人」這些顛覆的作法,也是一個作家從童話故事作者邁向成熟的磨練之路。

我本身沒有宗教信仰。我認為善與惡是物競天擇演化自然出現的價值觀。當一個行為能讓群體生存的機會增加,那麼這個群體的後代必定保有這個行為,並且本能地認為這個行為是好的。互助行為給了生物群體更多的演化優勢,因此今日互助的人是好人,自私的就是壞人。但因為偶爾的自私行為往往更能增加自己的基因傳下去的機會,絕大部份的人都是偶爾幹點小壞事的,被發現的話就成為偽善者,遭到群體的唾棄。

我每天回家都看到有人在一個右轉的地方插隊。別人慢慢排著長隊,總有幾輛車先走左線到前面,最後一刻再插隊回來,很讓人不齒。這種插隊車輛的比例差不多在 5% 左右。當我開車到附近的一個大城市,那裡插隊車輛的比例更高,或許有 20%,我幾年才按一次喇叭的人,那一個周末就因為各種被人插隊而按了五次喇叭。我生在台北,那裡情況更糟。上海或孟買或許更別提了。

中國大陸因為獨特的政治因素,有互助這個文化基因的人幾十年來以各種理由不停地死亡與移民,或者被洗腦。因此在今天,互助的文化基因在中國的確要比世界一些其他地方缺乏。但這也不代表這基因已經滅亡了,只是暫時成為隱性基因,不敢變成顯性。中國大陸的讀者往往產生「人性本惡」、「好人註定要失敗」、「好人就是雷鋒這樣騙人的玩意兒」的想法。其實雷鋒是個極大的反面教材。真有雷鋒精神的人會拒絕人替他照像,哪會這麼噁心想出鋒頭。但好人不是騙人的。好人就是幫助別人的人,幫助很多人,影響力跨越世代的人就是聖人。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怎麼會不存在呢?

成敗的標準很多。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成功可以是寫出來的東西大賣,賺了很多版權費;可以說是寫出來的東西感動了許多讀者,影響了一個世代甚至更長遠;也可以說是寫了一本自己的小孩真心喜歡讀的書。《魔戒》當初就是 Tolkien 寫給他兒子看的。在當今的中國,大部份人或許把成功定義為獲得利益與地位。但在世界許多其他地方,成功就是簡單的快樂。在文革時代的中國,好人一出門就死掉了,不出門也不見得安全。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好人看著別人獲得利益與地位,看著成千上萬的人插隊在自己前面,隨便一個討論板上都有一大票回覆可見的插隊者。因此讀者有「好人一定會失敗」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換個地方看看,很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

幫助別人的人註定會失敗嗎?只有壞蛋才會成功嗎?即使是大魔頭臘肉,才死三十幾年面子也撐不住了。中國文化這麼講人情關係,就是互助基因依然旺盛的証明。你幫我,我幫你,大家一起發達嘛,儘管這往往是犧牲其他人利益的一種發達。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是台灣的慈濟,他們真心辦得成功,是世界的模範。有這樣的團體在眼前,我們就不好意思說好人是編出來騙人的東西-因為他們確實存在。說他不存在是無知,說他不好是偏見。但慈濟是一個極有效率有組織的團體,哪裡有天災,慈濟的義工第一個到,比政府救災的動作快得多!好不好才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是厲害不厲害。成功的好人都是厲害的好人。覺得自己不厲害的人如果想當成功的好人也可以,不要一個人蠻幹,而要找一群人一同奮鬥。

回到上杉謙信。戰國時代是個亂世,很多人為了生存,被迫成為不擇手段的自私者,情況或許比今天的中國還糟糕。聖人也是人,也會犯錯,也會軟弱,但他們的堅守著原則,他們的信念給他們不懈前進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聖人往往做得比一般人多。我也希望讓上杉謙信回歸正常人(畢竟這不是童話故事),並不是他一站出來敵人就被打飛到外太空,而是經過緊密的計畫,長遠眼光的經營,眾人團結的力量,再加上作者在後面小心地企畫各種合理的「好人有好報」劇情,才能讓這樣一位厲害的好人統一日本。這是一個寫作的挑戰,當然也是我的信仰,把這份作品獻給天下想當好人的讀者。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Re: 從上杉謙信談寫作願望

帖子 maltz » 2013-01-31, 21:10

感謝 tany1025 的回應,現在回覆在下面。

***

看了你在官网上的回复 不方便在那答复你,就在这里再次回复下吧

诚然如你所说,在大陆很难做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好人”,这与整体环境有关,好的制度让好人好做,坏人难做,坏的制度则反之。就目前全球来说,可能只有发达国家的人民才有机会去安心做一个“好人”,或者说只有发达地区才可以。比如美国相对落后的黑人区(可能奥巴马上台后好些了,不太了解。但20年前的黑人区绝对很乱),你想在里面做个纯粹的“好人”?估计也一样很有挑战。

同理,就日本战国时期这样一个礼乐崩坏、以下克上、亲人残杀、每天死人无数的极度混乱险恶的环境下,只有拳头才是硬道理。这跟原始社会的生存模式一样。你小说中的上杉这种圣人只能是存在于想象中的小说而已。现实中的上杉绝无可能如此“高尚”。为什么这么说?你可以试试来大陆或者南美非洲的战乱国家去做一个“圣人”试试,然后看你能活多久。

只有当整个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民才会关注民主和自由,也就是民智始开的阶段,这个时候原有的独裁统治者要么被推翻,要么自我改革顺应潮流。但这需要来自外部的力量。以朝鲜为例,如果把朝鲜与全世界完全隔离起来,比如让朝鲜放到一个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存在的星球上去生活,那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朝鲜独裁政权将存活相当相当长的时间,唯一有可能改变的也只能是统治阶层内部的内战。

而西方的民主自由进步,其实在最开始提出的时候也一样是为了各种“自私”的目的罢了,而这种“民主自由”理论的推出,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跟着他一起去造反。当然这在客观上确实也使得文明进步。

另外,西方的民主自由也只适用于普通百姓。西方真正掌握大权的人,无论是政治大权还是经济大权,这些人绝无可能是一个“圣人”,绝对是自我利益至上者。要不然,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掌权者,或者他压根就爬不上这个位子。最多最多,他们的个人素质也许会相对高一些,也许会更注重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不像大陆或其他落后地区,做的如此肆无忌惮。

所以说,圣人也好,好人也罢,其实都是普通老百姓的事情,都是普通草民的内心慰藉。有点类似宗教性质。真正的大人物,只会聪明的去引导利用这一点,而不是服从受制于这一点。事实上现在西方已经利用的很成功了,现在大陆的政改呼声那么高(虽然我认为雷声大雨点小,几乎不可能真正的改),如果没有西方的外力因素,估计也跟朝鲜一样了。

最后说一下成败标准。大陆几乎所有人都把标准唯一化,赚钱多、掌权大,就是成功。这说明大陆人很实际,很现实。虽然这不利于社会稳定(毕竟成功的只能是极少数),但这也是丛林生存法则的最基本原则,谁的拳头大,谁就能生存下去。也许你会认为丛林法则现在只适用于落后地区,在发达国家完全没必要去抢这些物质资源,因为发达国家的物质资源分配制度足够一个弱者正常的生存下去(当然现在西方也反对把物质资源分配给不劳而获的人从而变相的在培养懒汉,呵呵这是题外话)。所以发达国家的百姓会考虑精神需求,现在没宗教了,所以民主自由这些思想就成了新的人生准则。但落后地区这样是行不通的。只有物质分配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才有可能让人们静下心来去思考人性思考民主自由。所以成败的标准也就初始化到最原始的状态:胜者为王。
其实我个人很不喜欢这种成败标准,因为我并不擅长去争抢物质资源。但是我别无选择,这也是大陆很多普通草民的悲哀吧。

***

其實我有一個想法和您的說法很接近,就是無私的人與自私的人的比例是一個動態平衡,就像化學可逆反應一樣。在一個物質資源相對豐富(可能僅僅是人少)的地方,無私的人自然多,因為他不需要作弊,不需要傷害別人也能生存。反之自私的人多,不偷不搶就活不下去了。今日的中國大陸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般估計在我們有生之年就會成為世界最大。比起從前,中國的物質水平已經改善許多,相信只要世界維持和平穩定,未來中國的物質資源會更豐富,精神水平也會自然提升。但如果說今天全部的大陸人都只想著賺錢掌權,我想是不精確的。不需要很多錢很多權就能活下去。就我所知很多中國人已經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東西上面,噴嚏網的記者就不是。有時間玩電腦遊戲的人也不是。

中國的三國時代是很慘烈的。人口從東漢全盛的六千多萬一路跌到三國中期的一千五百萬。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競爭之後,魏晉初期官場上多是司馬昭這樣的偽君子,不合作的人只能去竹林裡喝酒彈琴嗑藥裝瘋。但同時期還是有一群很不錯的人,像諸葛亮、陸遜、羊怙,他們為那一個黑暗的時代點起燈籠。日本戰國時代的人口,從 1500 年的一千一百萬人,到 1600 年的一千兩百萬人,這最亂的一百年間人口不減反增,上杉謙信、立花道雪也成為閃亮的星辰。再看中國大陸,1939 年大約是五億兩千萬人,到了 1953 年是六億人。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好像沒什麼影響一樣,之後唯一人口負成長的時間是大躍進那一陣子。當然人口不能說明一切,但日本戰國的情況也沒想像中那麼糟糕。差不多是對日抗戰、國共內戰那時的光景,比大躍進時代好些,比三國時代好很多。

以目前的科技水準,地球只能支持十億人生生不息地生存,但我們已經有七十億人,我們都在吃子孫的老本。未來幾十年很可能會發生石油耗盡與各種天然資源枯竭的危機。人類沒有辦法像今天一樣製造便宜肥料,大規模生產糧食。世界上將不只八分之一的人吃不飽。地球人口將從七十億人一路下跌,最後可能只能支撐二十億人或更少。藉時的世界絕大多數地區的社會福利都會萎縮或垮台,窮人為了生存只能搶富人的資源,到時將是一片弱肉強食的混沌。現在的中國道德狀況和那時比起來可能已經是天堂。但人類社會又將從那二十億人慢慢走出新的方向。

上次看了美國總統選舉的辯論,看完了以後再到 Fact Check 這個網站 (有專家查資料,逐條仔細檢驗候選人說話的真偽) 看看歐巴馬和羅姆尼誰是大騙子。第三次辯論(外交)之中其實歐巴馬騙人的次數比羅姆尼還多!即使在老牌民主國家美國,總統也在電視上公開說謊騙選票!如果今天總統完全是由大學教授選舉的,那麼說一個謊話可能就鐵定落選了。但投票的是美國全國人民。一般人無力也無心查證他們的總統是不是騙子。但美國已經有了 Fact Check 這個網站,代表有人在乎。隨著教育與文明的進展,在乎的人會愈來愈多。今天或許有 1% 的選民會上這個網站,十年後或許有 10%。這就是民主,一條緩慢長遠與困難的路。因為有 Fact Check 這個網站的工作人員,美國的民主繼續前行。

我還是對人類文明的演進有信心。過去我們遇到許多挫折,未來也不會少。但我們不會坐著詛咒黑暗。我們用自己的能力與方式點燃億萬根臘燭,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Re: 從上杉謙信談寫作願望

帖子 maltz » 2013-01-31, 21:10

謝謝 tany1025 的回應。我的回覆在下面。

***

不知为什么总感觉你还是位没踏足社会的学生。

1、大陆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砸基建投资(包括房产地皮)来拉上来的,完全是增量型经济,缺乏后劲,泡沫充斥(如房产股市),具体的经济我不是很懂,但我相信绝大多数有水平的经济学家都不会看好大陆当前的经济走势。所以你说的未来大陆会上升到第一经济体,我不认同。事实上中国这几年来经济已经很明显在走下坡路了,因为增量投资经济已经快到极限了,如果再不开辟新路,经济将会继续跌落谷底。
另外未来的中国物质资源也许会相对更丰富,但也会更集中于既得利益集团手里,至于平民,只要确保你不会饿死不会起来rebel就够了(大陆人民很能忍的,只要能吃饱,很难会rebel)。
我不知道喷嚏网是什么,我也相信大陆必然有一部分人会很理想化的做一个纯粹好人,但同时我也相信这些人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里绝对不会是事业有成的人,至少不会手里掌握大量资源(没资源的话,想做好人也不容易哦~起码你不能像小说里那样向灾民发粮食呵呵~),换句话说他们必然只能沦为失败者or避世者(如果家里有老本可吃的话)。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努力让自己不做“坏”事,但无力阻止坏事的发生,仅此而已。

2、诸葛亮、陆逊、杨古,只存在于书本中,如同上杉在“军神”里。因此真心谈不上什么“灯笼”。比如诸葛亮长期独霸朝政,多次发动北伐(转移矛盾),蜀国百姓在刘璋时代和诸葛亮时代的日子绝对天差地别。所以我相信他们几个一样都只是披着“圣人”外皮的政客而已。与其他政客所不同的是,他们更擅长包装自己。圣人是不会有野心发动战争的,因此刘璋刘表之流注定是失败者。所以说乱世中若真想做个高尚的人,只能学学嵇康,做个避世者。

3、至于地球资源能支撑多久,这个连西方都无法完全认同这个观点(至少是存在争议),比如资源消耗论完全无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粮食科技一直在进步,如果按几百年前的地球,可能真的只能养活20亿人,但现在照样养活了70亿。很多资源确实被浪费了,但更多新的技术或新的能源一样在被开发利用起来。所以我对人类的未来还是有信心的。起码人口绝对不会减至20亿。

4、作为关在墙内的大陆人,我虽然不了解factcheck,但我觉得西方的这些举措本身就是一个民智开启的证明。老百姓都晓得了你政客无非就是那么点套路,但确实相比之下老百姓又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有句话说“民主只是最不坏的制度”说的很对。民主有很多缺点,但你确实找不出更好的替代品。所以美国老百姓也就接受了他们的政客。相比其他国家,呵呵这个就不提了。

***

對於中國與世界的未來我想沒有人能肯定知道,只能從各式各樣的資料中估計推想。
想不想做什麼事去改變這個世界是個人的選擇,也隨著經驗而改變。

有一首歌我覺得用在這裡挺好:
迪士尼 1971 年電影 "Bedknobs and Broomsticks" 中的一首歌,
這部電影在華人世界不紅,連中文都沒有。但這首歌非常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fj4zOWgzao (Youtube)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5NjY2MDQ0.html (Youku)

The Age of Not Believing (不相信的年紀)。
作曲人是 Richard M. Sherman 和 Robert B. Sherman。

When you rush around in hopeless circles 當你無助地原地打轉
Searching everywhere for something true 四處找尋那一丁點的真實
You're at the age of not believing 你身處在不相信的年紀
When all the make believe is through 所有假裝的現實都被你看破

When you set aside your childhood heroes 當你拋棄了童年時代的英雄
And your dreams are lost upon a shelf 而你的夢想遺失在書架上
You're at the age of not believing 你身處在不相信的年紀
And worst of all you doubt yourself 最糟的是你懷疑自己

You're a castaway where no one hears you 沒人聽得見被孤立的你
On a barren isle in a lonely sea 在滄海中的一座荒島上
Where did all the happy endings go? 快樂結局都到哪去了
Where can all the good times be? 上哪找那些美好的時光

You must face the age of not believing 你必須面對這個不相信的年紀
Doubting everything you ever knew 並對你所有的知識產生懷疑
Until at last you start believing 直到當你重新開始相信
There's something wonderful in you 美妙的事物就在你心裡

我想世界上很多人都身處在一個不相信的年齡,英文常說 being cynical (憤世嫉俗)。
如果我們只看壞的那一小撮,那麼這個世界的確是很糟糕的。
當大部份的中國人又開始相信,那也就是中國美好的那一天。
希望我的努力能讓這一天早一點點到來。

BUTTON_POST_REPLY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23 和 0 位游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