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常見五類高智商主角

寫作技巧、研究成果分享
BUTTON_POST_REPLY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轉] 常見五類高智商主角

帖子 maltz » 2014-09-14, 13:09

小說裡常會出現聰明的角色,這篇文章很有參考價值。感謝作者。

[轉] 關於小說高智商主角的表現方式

作者:龍的天空 Elliott 2014-06-18

现在的网文,小白文才是主流,小白文才容易创作商业收益...所以小说角色智商负值的情况已经成了常态。但如果能创造出一个料事如神,无往不利的高智商猪脚,那也是很爽的文。特别是在某本小说中某个以“凡人的智慧”为口头禅的角色的影响下,很多跟风无限流都写了不少智者主角的跟风文。

  不过大多数写智者主角的作者并不知道真正的高智商角色应该如何表现,大多只是将智商当做一种标签贴在角色脸上。这种名为智者,实为智障的主角通常都会毒得我等读者上吐下泻,退避三舍,甚至有了“智者”恐惧症(比如我),看到简介或者小说名称中带智者字样的,手就忍不住右上角点X...

  但如果真的有小说能塑造一个高智商的主角,这样的作品又是很带感的,所以闲来没事,我就我看过的各种成功或失败的智者角色做个总结,看这些小说都是如何表现的。在下毒抗低,看过的智者小说少,我就随便写写,大家随便看看...

一、剧透型

  这种类型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就是讲作者设想好的后续剧情以推理的名义通过角色的嘴说出来。这种表现方式会显得角色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但缺点是直接给出结果,却没有推理的过程,用多了会显得很假。

  这种类型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无限恐怖中的楚大校。客观来说,楚大校这个人物塑造还是成功的,虽然他经常以“凡人的智慧”来装13,但楚大校的装13并非纯粹的装13,而是通过装13的方式来省略掉解释推理过程,同时又能显得角色高深莫测。任何对楚大校的推理结果质疑或者不解的,统统可以用一句“凡人的智慧”表示不屑解释来掩盖和推脱推理过程。
  这种方法除了楚大校之外,还有很多小说,甚至漫画都用过这种手法,特别是要展示所谓妖孽般的智商时...而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装13,你不装还不行。所以在某些要描写一群高智商巨头的小说,通常这些角色个个都是装13的高手,这些小说有着一群装13的角色,甚至全都是装13的角色...

  不过,这种方式用得再好,塑造出来的也不是真正聪明的角色,只是一种伪智者,读者要是还没明白其中的奥妙还好,要是明白的其中的奥秘,角色就显得很装13了。

二、出口成宪型

  这种类型可以算是剧透型的变种,与剧透型的差别就在于因果互换。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在作者在让角色“推理”时,对后面的剧情细节并没有详细的构思完成,所以角色所说的内容都是作者根据后文的大致走向临时现编的。但这种现编通常难以周全,但即使作者在后续行文中已经发现了不合理,为了表现角色的神机妙算,也只能硬生生地将剧情往这个方向扭过去。

  有很多无限智者流的小说都是用这样的手法塑造出一个个砒霜般的“智者”角色,让大批的读者毒发生亡。

  这种描写“智者”的方式绝对是大忌中的大忌,剧情写崩的不二之选...这也是不少无限流跟风文的智者角色难以超越楚大校的原因。

三、过度反应型

  这种类型的角色其实和其他小白书没神马区别,都是主角开弱智光环,先降低NPC智商,再降低自己智商的常规套路。那既然和其他小白文没什么本质区别,如何凸出角色智商的牛X呢?很简单,通过NPC的捧哏...主角想出了个普普通通的主意,配角立即惊为天人,大呼我为毛没想到,各种赞扬汹涌而来,甚至还会有各种牛叉角色立即另眼相看,或者瞬间折服。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在凸显智慧的桥段上丝毫不花精力,只需通过NPC烘托就行了。

  但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有些作者写得高明些,在角色具体做的事情或者出的主意上说得很含糊,让读者看了个似懂非懂,自然也就难以判断是否真的高明,这样实际内容的水准与NPC吹捧的高度落差不容易产生,自然也就不容易让读者难受。

  使用这种方式的小说数不胜数,很多非智者设定的小说也经常用这种方式来烘托主角。但大多都写得不怎么高明,作者都是睁眼说瞎话,一个极其普通的主意硬是被NPC捧出了花来。每次看到这样的桥段,我都要捧着脸盆吐好久,这样的桥段要是一而再的出现,我只能毒发生亡了。

四、精心设计型

  这种类型就是作者花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出来的高智商桥段。这就好比是下象棋,假设你是个棋力普通的人,如果你是和对手面对面下棋,你每次落子估计也就是算个三四步的后续应对就差不多了。但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那每次落子做到想个十几步也不是不可能。同理,给作者足够的世间,大多数作者都可以构思出一个不错的高智商桥段。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除非作者本身智力已经突破天际,这种桥段可以信手拈来外,作为普通人来说,构思这种桥段需要作者花大量的世间和精力,对于连载网文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情。

  这种类型成功及失败的典型作品就是恐慌沸腾。在恐慌沸腾的开头,主角进入第一个世界,并得知十分钟后将全世界成为僵尸时,当机立断劫持BUS前往酒店,尽可能地清空了酒店的活人,大量地减少了僵尸化后的酒店的僵尸数量。并作出和警方对峙的状态,引来全副武装的警察,解决僵尸化后的世界的武器问题。这段剧情塑造出的主角还是相当聪明,相当有急智的,至少普通人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想到这样的主意的。不过,这显然是作者在小说连载之前就精心设计的桥段。而后的剧情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后续就再也没有这样出彩的高智商桥段出现了。显然,要完成每日连载更新的作者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构思精彩的高智商桥段了。

  这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构思来保证高智商桥段质量的方法显然不太适合网文,只能做到一时出彩,难以保持下去。除非作者在连载开始之前就已经将书中的每一个高智商桥段都构思完成了。

五、思维技巧型

  说到这种类型,首先就要考虑一个问题,那些聪明人究竟和普通人有哪些区别?比如像更强的记忆力,更出色的直观分析能力,更快的反应速度,这些当然都算是聪明的表现。但真正的聪明人和普通人所有的最本质的区别应该在于思维的方式和技巧不同。真正的聪明人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就好像福尔摩斯和他的演绎法。正是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聪明人才能得出普通人难以想到的结果。有些事情看起来是一团乱麻,但通过一些正确的方法梳理和分析后,就会发现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复杂。

  涉及思维技巧型的高智商角色,其实在网文中很难找到典型范例,因为这需要作者本身对高效严密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及掌握,这点对作者要求显得过高了。沾点边的小说则是惊悚乐园。封不觉这个人物的聪明很多是体现在思路的出人意料上。

  拿他和其他作者笔下的人物比较起来,举个例子,比如现在主角要进一个屋子,但门口需要完成若干道谜题才能进去。通常的作者都会让笔下的角色以比别人更快更迅捷的方式答完题进入房间,从而体现主角的智商优越性。而封不觉则会考虑为什么要去做这道题,是否有绕开这道题的方法,是谁设置的这道题,目的是什么....等等等等。思考的方向不同结果自然完全不一样,而封不觉则表现出在思维上受到更少的局限性,这在网文里已经属于很难得了。在小说里,封不觉并不是什么都算的到的角色,但他却能通过分析和归类,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分析出来,哪些则不行,这样的小说人物显然比那些每每算无遗策,但从不交代怎么算的角色显得更真实。

总结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想要刻画出一个相对真实的高智商角色是很不容易的,要么需要花费作者大量的世间去设计策划剧情,要么需要作者对高效严密的思维方式有所研究和掌握。

  而用方法一则又会有人物装13的副作用。有不少无限流的跟风作者希望创造一个不装13的高智商主角,却不知楚大校的装13是无奈之举,不得不装。这些作者写到后来发现自己写得难以如意,却又找不到究竟是哪里出错,其实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了。所以,如果有作者想用方法一来写一个智者角色,是很难超越楚大校的,因为你如果想要不雷同不装13,就很难弥补没有推理过程的剧情空档;如果你也用同样装13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哪怕你塑造的人物完善程度和楚大校相当甚至略有超越,由于大部分读者有阅读的先入为主性,也依然会觉得你的角色不如楚大校。

  以上的五种表现方式有成功有失败,虽然不能说涵盖了网文的所有高智商角色表现方式,但应该算比较常见的几种方法了。作为读者,我希望能够看到有更多高智商角色的作品问世,而那些伪智者,真智障的作品越来越少...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自己的想法

帖子 maltz » 2014-09-15, 05:53

首先我覺得怎麼樣的作者適合寫怎麼樣的角色。感情豐富、智力超群...不需要勉強,找到自己的專長去發揮,否則畫虎不成。

(1) 劇透型:這可以說是 "錦囊妙計" 型的角色。個人覺得,武斷地預知未來的大局勢可以的,但知道細節,什麼摩天嶺下 "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連人家的字都雙關到了,只能用神仙下凡來解釋了。世上總是有很多隨機變因是預測不到的。
(2) 出口成憲(法)型:法律條文總是很細的。商業化的網文作者隨時更新,沒辦法回頭改先前的內容,所以得面臨這樣的困境吧。
(3) 過度反應型:當角色提出一個主意,作者應該要站在 "為反對而反對" 的角度去嘗試拆台。這樣就能確保最後出爐的主意至少過得了作者這一關。如果作者自身的拆台能力比較低,那自然最後的 "好主意" 品質也是參差不齊。
(4) 精心設計型:想到太多步也不太真實,但合理的一、兩步伏筆可以多埋,讓角色在適當的時候用上,以量取勝。
(5) 思維技巧型:或許可以解釋為創意、獨立思考這樣的 "奇才" 型角色。但很有創意倒不一定比人聰明,可能只是學得雜。

另外自己補充幾個寫法:
(6) 說話深入深出。要用三句話說明的東西,他只說一句 (最關鍵的)。剩下就讓讀者自行從前後劇情中體會。適合隱居高人型,因為他不想與呆子多說話。
(7) 說話精闢,直擊重點。
(8) 快人快語如連珠炮,而且要有料。使用濃縮的長句子,信息量巨大。適合神經質型。
(9) 在反思中進步。第一人稱好用,他會在腦中不停反省自己,並且進步。聰明的人隨著故事成長的幅度大。適合主角。
(10) 設計辯論。辯論能看得出一個角色懂不懂對方的話,並且是否做出巧妙的反擊,而且還能在大道理上獲勝。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轉]天才儿童的个性特点

帖子 maltz » 2014-09-19, 04:48

這裡面提到了很多天才的特點,都可以用來塑造比較年輕的聰明人物。
年長以後,發展出同理心,會比較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培養出信念,並且因為實現信念的必要而增強一些天生並不擅長的技能,所以會顯得比較均衡發展與圓滑。

天才儿童的个性特点
http://www.zy61.com/ccet/15.asp

与一般儿童相比,天才儿童的个性结构以及社交和情感经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点在工作方面:天才儿童工作热情高,以期取得优势。他们从挑战中得到快乐,至少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就对自己是什么人和长大了想干什么有了强烈的想法。第二点在价值观方面:他们非常有主见,不循规蹈矩。第三点在与同龄人的关系方面:他们一般比较内向,比一般儿童孤独,这不仅因为他们和别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而且因为他们需要也喜欢独处以发展智力。这些想法和感觉加在一起就合成了一种主观体验。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不仅更快活、更有成就感、而且更容易受伤害、更孤立和更有毅力。

工作
专心致志,喜欢挑战

天才儿童都有很高的取得成功的积极性,即使在艰难的工作中也毫不退缩。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的积极性来自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原因:他们努力学习是因为他们喜欢学习,而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学习。"我一生没有一刻不想做数学题。"15岁的亚历山大·凯撒诺夫这样说,他是1995年威斯汀豪斯科学能人竞赛的决赛选手。
许多高智商儿童都相信,努力总会有回报,这可能是能力过高所致。尽管他们的好成绩可能来源于天赋,但他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工作都非常勤奋。与一般儿童相比,天才儿童更愿意相信他们的成绩是来源于勤奋和努力,而不是来源于运气和天赋。
天才儿童往往工作非常努力,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做。在研究中,天才儿童喜欢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里工作。的确,很多儿童写到,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里工作的乐趣远远大于其他任何活动
天才青少年不仅仅是乐于工作,而且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工作上面。

设立高标准
天才儿童都是完美主义者。如果完美主义意味着高标准,当一个完美主义者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高标准往往导致高效果。

工作中的自我尊重
天才儿童在工作和学业上常常显示出很强的自尊心。许多研究表明,高智商儿童在学业上的自我概念明确,自尊心比普通儿童强。天才儿童有自知之明,而且对于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比一般儿童有更强烈的意识。这种自信心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父母是支持他们的,二是自身的经验,即他们发现自己常常是正确的,而其他人包括老师在内则是错误的。

独立的思想和价值观
无论哪个领域的天才儿童都具有以下特点:独立自主,意志坚强,绝对不墨守成规(父母和教师如此评价)。这些儿童不是听话的乖宝宝。他们很不合群,因为他们喜欢出人头地。正是这些品质使他们成为最有趣的人,能激励周围的人的人。

独立自主、意志坚强与不墨守成规
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必然导致思想的独立。各个领域的天才儿童都喜欢自行其事,喜欢争论,不轻易"认输"。他们经常纠正别人的错误,甚至老师的错误。如果他们认为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是愚蠢的,他们就会拒绝接受;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比老师更有本事,他们就会批评老师。
或许是因为天才儿童拒绝接受主流价值观,他们也拒绝接受传统的表示性别的特征。有研究表明,天才女孩具有很强的成就感和统治欲(这两点本是男性的典型特征),而对于女性的传统美德,如整洁,则不屑一顾。研究中还发现,天才男孩反而具有很强的敏感力和艺术鉴赏力(而这两点又是女性的典型特征),却不欣赏传统的男性特征--肉体上的威武雄健。天才儿童和天才青少年身上具有异性典型特征的事实和他们不循规蹈矩的个性,正是他们随心所欲的生理功能。

超前的道德判断
强烈关注道德问题的现象在高智商儿童中是很普遍的,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儿童爱对问题进行判断和思考,并得出自己的逻辑结论的缘故。具有极高智商的儿童常常热切关注各种道德和政治问题,如歧视、暴力、堕胎、枪支控制、核战争、污染、动物权益等等。他们还对道德事件进行判断,其水平远远超前于同龄人。
高智商天才儿童对道德问题超前的推理判断是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孤独的痛苦与快乐
虽然学业天才儿童对涉及道德问题的两难情境的判断水平达到了很高程度,但是在人际敏感度的测试中却不能脱颖而出,他们也没有特别强的社交能力。实际上高水平的道德判断很可能导致社交能力低下。道德判断达到后传统道德水平的儿童很可能会对判断水平低于他们的儿童持挑剔态度,并且感到同那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同伴难以相处。在社交活动中,受挫折最多的是天才儿童,包括美术或音乐领域的天才儿童。天才儿童往往孤单寂寞。然而这些儿童往往比一般儿童能忍受孤独。这是件幸事,因为孤独是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

内向性
虽然他们希望有同伴相陪,但是他们也知道如何独处并喜欢独处,因为他们喜欢单独工作。
心理学表述这种忍受孤独的能力的正式术语叫内向性,与其相对应的是外向性。内向者从自身获取能量,只愿意接受低度外界刺激,所以常常避免社交场合。他们不容易交上朋友,大部分时间独处,而且他们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也不那么协调。外向者则恰恰相反,他们从其他人身上获取能量,他们能主动找别人,并很快与他们交上朋友。

内向的人并不都是高智商的天才。奇克森特米哈伊发现在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比与之相对照的无天赋的学生独处的时间更多。通过测试(用携带式电子呼叫器),奇克森特米哈伊发现这些天才青少年每星期独处的时间比一般青少年多5个小时。

当然有些天才儿童变得内向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而被疏远。但各个领域的天才儿童之所以内向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独处,他们能够从孤独中获得快乐,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独处来增长自己的才能。

突出的敏感性
天才儿童普遍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警觉性,即使是在婴儿时期也是如此。敏感性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的观察力极其敏锐

寂寞
大多数天才儿童,特别是那些智商在中高水平的天才儿童,在童年时期只有一般的社交问题。但是超常天才儿童(包括美术和音乐领域的天才儿童)由于太与众不同,觉得很难与同一个教室的伙伴沟通。
高智商儿童面临着严重的社交问题。智商高于170分的儿童说,他们面临的最困难的课题是任何人都会面临的社交适应性问题。14岁的高智商男孩和女孩中,分别有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七十三的人被老师认为孤僻和不善交际。值得指出的是,少女比少男面临着更大的社交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在青春期聪慧的女孩比聪慧的男孩更难以被社会接受。有趣的是,这些人成年以后不再表现出有任何社交方面的问题。

低度的社交自信心
天才儿童尽管为与众不同而自豪(这是一种很好的自卫机制),但是那些感到最与众不同的人拥有的朋友最少,对自己的社交关系的自尊心最低。一些研究表明,天才中的自杀率较高。推测出的原因是他们忍受不了挫折。

无论是在美术、音乐还是在学业方面,有天赋的青少年都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潜在的性别吸引力缺乏信心。高智商儿童在外表形象方面不如他们的多数同龄人。天才青少年的性观念比一般青少年更保守,但女性视觉艺术家除外。

应该强调指出,这些天才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似乎不是源于任何内在的社交和情感上的困难,而是由于他们太与众不同。他们是"不谐调者"。如果他们发现别人和自己一样,那么他们的社交问题可能就消失了。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轉自知乎

帖子 maltz » 2015-11-05, 10:16

如何辨认身边的聪明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484672
作者:谢熊猫君

我来谈一下个人分辨周围聪明人的一些主要标准。

首先要明确的是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具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代表聪明。比如一个下水道工人和一个挖掘机工人,各自都是各自职业领域的老手,哪个更聪明?这就不好说了。所以分辨的标准不应该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而应该是普适的。

再比如看学历,也不一定靠谱。我们抛开盖茨、乔布斯这些辍学的不谈,一个本科生和一个博士生哪个聪明?这也不好说,说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间就做出了不错的科研成果,但是本科毕业没有继续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聪明吗?说不准的。

还有比如看出身,也不靠谱。因为个人经历和交友圈的关系,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是名校出身,北清复交牛剑HYPS什么的很多,很多聚会上名校学生的数量远比非名校的多,那这种情况下出身本身就不具有太大的分辨性。虽然名校出来的普遍会让人觉得聪明点(具体原因可以参考下文),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出来的人,也会有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聪明程度的差别。

那么我会通过什么来辨别聪明人呢?我有六个标准,两两一组分为基础指标,现实指标,和高层指标三个类别。基础、现实、高层的分类不是想说明轻重和高低,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基础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
元认知能力,就是“对于认知的认知”和“关于知识的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过程的思考。关于元认知,网上有不少资料,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一下通俗的材料,感兴趣的也可以找相关的心理学文献读一下。

具有强元认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现是学习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很了解,能够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后产生出优化过的学习策略。

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较强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优势和已有知识框架来调节和评估新知识的摄入,这些人能够很快的把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当中。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而元认知能力高的人连得特别快。
注:
把新的知識吸納進已有的世界運行體系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基础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有具有逻辑性的思维跳跃能力
一般的交谈过程,通常就是先讲A,再讲B,再讲C,再讲D……

但是我发觉,当和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聊天的时候,或者看其他的聪明人聊天的时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着大步跳的,也就是先讲A,再讲D,再讲F,再讲J……这样。这种ADFJ的交谈方式,和前面的ABCD的交谈方式在逻辑上是一样的,并不是随机的思维跳跃,而是一些中间的逻辑步骤,因为交谈的双方都已经提前想到,并且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讲一遍,直接说下一步就好了。

比如之前有个我觉得比我聪明好多的做医生的朋友来我家做客,我在厨房做饭,客人们在闲聊,中间聊到癌症的事情。我就想到个段子,然后说“骑摩托车戴安全帽也能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这个段子其实说的还是蛮直接的,我也觉得对方肯定听得懂,所以就没有补充或者继续讲,而那位医生朋友就直接回了一句“是啊,上次和主任一起去查房,主任就说其中一位老太太比其他病人更可能得癌症,因为she has the syndrome of having too many birthdays。”然后大家就会心一笑。
注:
:on_exhausted: 查了一下才知道,戴安全帽讓人活得長,活得長,得癌症的機率上升。自殺的機會也上升...
跟聪明程度相仿的人交谈起来跳跃的节奏是很舒适的,逻辑上也能很自然的过渡。但是如果两个人节奏差别过大,一方要经常说完A后补充说B和C才能继续说D,甚至中间还要加个B1、B2,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

现实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好奇心

其实,前面提到的元认知和思维跳跃,都属于聪明的下层建筑,而最能直观体现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是好奇心。

一个聪明人,通常是对生活中各种事情充满了广泛的好奇的,也正是这种好奇,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的知识。

好奇心和聪明程度是个鸡和蛋的情况。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如果好奇心不够,那他也不会去了解各种新东西;而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事物的广泛了解,他就很难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也就不容易产生较强的好奇心。

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注:
知其所以然,其實有 why 和 how 兩層意思。一般認為知道 why 的更聰明,然後就偷懶不管 how 了是嗎? :on_sweat:
现实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经常能在包括知乎等网络社区,看到一些专业人士解释专业的或者技术性的问题,他们会很热心的花很多时间讲问题背后的原理,列出各种外行人很难看懂的公式、推导过程和专业术语,自己解答的很辛苦,读者大多没看懂,双方都不开心——“我都花了这么多功夫讲了你们怎么还是听不懂”和“你讲了这么一大堆不明觉厉,我还是不懂。”

而我接触到的一些很聪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而这些聪明人的共同特点是在解释专业问题时会刻意避免使用别人可能听不懂的大词、黑话和专业用语。

刻意的选用简单的语言,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话的人懂得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角度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表达,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具有评估能力的体现;其次,很多专业用语和大词其实是专家直接沟通的工具,当你面对的听众不是专家的时候,你就不能用这些工具“偷懒”,这样对于说话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知乎上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心理学、统计学、健身等等专业领域的用户,解答问题时通常都有这样的特点。

有个很有意思的年度科普活动叫作火焰挑战(flame challenge),组织方每年会出一个题目,然后要求参赛者制作一个视频,把这个题目用一个11岁小孩能听懂的话解释清楚。听起来很有趣,但是做起来还是很难的,历年的题目有“火焰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等。各位可以试试自己解释下“火焰是什么”这个题目,然后想一下你的解释能不能让一个11岁的小孩听懂。知乎上就有类似的题目,各位可以去看看那些题目下的回答是不是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了的。
注:
如果站在優化影響力的純功利角度,其實有時候還是得放棄最笨的那些,讓能被影響到的中間的好心人去幫他們吧。
======================

高层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对于观点的态度

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少发表观点,这其实是上面说到的懂得越多越有好奇心的一种侧面体现;还有就是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这其实是上面提到的换位思考能力的一种侧面体现;还有就是不迷信、不执迷不悟,当新的信息和证据证明自己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能够改变自己的观点。

这几点说起来不难,其实大家都会说,但是自身做起来的时候真的蛮难的,因为这还要涉及到情商、面子等社交属性。
注:
兼聽則明,謙受益。
高层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对于别人的态度

一个人是不是善良,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当然,准确的来说,善良并不代表聪明,聪明的坏人多了去了,事实上,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坏人,也是需要聪明的,不够聪明的话坏事都做不到太大。

但是“好人”和“坏人”是很主观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是好人,连恐怖份子都不把自己当坏人的,他们在自己眼中是自由斗士和真理的捍卫者,是非常“高尚”的。

所以我说的善良,其实是对于别人的态度,就是说他是否能够通过分享、辅导、以身作则等方式帮助别人改善和提高,达成共赢的局面。帮助别人提高,想想都是极难的,大概是要把前面的五个标准都完成的差不多才能做到。

当然不能排除存在那些很聪明,但是坚持“不但我要成功,而且我要别人都失败”的人,不过这种人我还真是不感兴趣,这样的人是不是聪明无所谓,我总是会尽量避免的。
注:
感謝世界不是零和遊戲,共贏才是出路啊。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自知、自我定位

帖子 maltz » 2015-11-08, 11:05

(嚴格來說算智慧,不算智商。智慧高能自知、知人,因此能自我定位。)
一个人懂的东西越少,看到的东西越少,往往容易自我膨胀。反而看的多了,懂的东西越多的人,更加的谦虚。谦虚并不是说否定自己,谦虚的人并不是说不自信,而是他们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定位。——闾丘露薇 《行走中的玫瑰》

BUTTON_POST_REPLY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6 和 0 位游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