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追求偉大的陷阱

審思、明辨、篤行
BUTTON_POST_REPLY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哲學,追求偉大的陷阱

帖子 maltz » 2013-07-16, 12:19

哲學,追求偉大的陷阱

哲學一詞有許多涵義,其中一個通俗的涵義是個人化的:哲學是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的心理模型。我們不必是專業哲學家,也能建構出對事物的心理模型。譬如今天有人問您:道德是什麼?您的回答就是您的道德哲學,或者說是您對道德的心理模型。這個心理模型會不斷經由您對道德的體驗而增長完善。

理論物理學家努力找出解釋宇宙一切定律的答案。但即使不是理論物理學家,也可以建構一個解釋一切事物的心理模型。常常注意到人們(包括自己)想辦法升級自己的心理模型,抬高自己的哲學等級。我們這些自封的哲學家們為了建構出層次更高、範圍更廣的哲學而感到驕傲。彷彿一個人的哲學解釋的範圍愈廣,他就愈聰明、愈成熟。

人類的知識隨時間成長。古人與現代人一樣,滿腔熱血地尋求找出世界運行的規律。回顧過去,亞里斯多德的五大原素、北美原住民的自然界守護神,這些古代哲學家們精心想出的世界級心理模型都已經過氣了,完全談不上精確。我們一方面讚許古代哲人的野心,一方面也要學到教訓:古人要搞出一個解釋世界的模型,在微小已知的基礎之上,當然要依賴大量的想像與假設,以未知充當已知。這樣的心理模型自然不精確。

今天,許多古代的未知已經成為已知。可以想見,當人類持續累積並且傳承知識,許多今日的未知在未來也將成為已知。我們今天笑看古代的哲學,未來人也會笑看今天的哲學,笑我們什麼也不懂,為什麼還亂猜呢?

图片

上圖代表了一個心理模型範圍與精確度的關係。當一個哲學探討的範圍增加,哲人有限的知識也會隨之枯竭,模型的組成必須靠愈來愈多想像、假設未知來填補。這樣一來模型的精確度就下降了。

追求更高級、範圍更廣的哲學,究竟是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呢?當我們信誓旦旦地提出一個解釋世間一切真理的哲學,可曾想過我們的哲學是否極不精確,套用在現實上含有多少的矛盾與例外?一個偉大的哲學,如果只能靠挑櫻桃一樣地專挑它能解釋的部份,那還能稱為偉大嗎?

《論語》上有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一流的哲學不圖解釋一切;一流的哲學家不追求發現宇宙永恆的真理。他們很明白自己知識的極限,謹守範疇,建構出一個又一個小而精的心理模型。他們不追求高人一等,但他們的模型往往是對的。

BUTTON_POST_REPLY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1 和 0 位游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