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西方的政治正確為何動搖了?

觀察世界,尋求改進方法
BUTTON_POST_REPLY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轉載:西方的政治正確為何動搖了?

帖子 maltz » 2017-10-25, 07:05

http://www.hkcd.com/content/2017-08/09/ ... 60424.html
2017-08-09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特約撰稿 黃靜

  在中國,但凡上點年紀的人,沒有不曉「政治立場」的厲害。西方國情迥異,卻也講究「政治正確」。一個觀點要是政治上不正確,不僅難登大雅之堂,連私下也忌諱。然而,近年歐洲危機疊出,暗流湍急,人心浮渙,過去的「政治正確」竟然也日益立不住了。

  任何政治秩序,都建立在一套意識形態之上。意識形態是統治集團的價值觀。統治是門大學問,不能光靠軍事和經濟,還要靠文化。只有把自己的價值觀變成社會常識,統治集團才能獲得真正的領導權。這也即葛蘭西的文化霸權說。

  因此所謂的社會常識,也就是些「政治正確」的觀點。當然,這是在政權穩固、社會安定的情況下。一旦統治不力,人心思變,廣大民眾紛紛提出新的政治要求,就會動搖過去的「政治正確」。這時候,「舊制度垂而不死,新制度一時又不能落地」,社會便陷入了危機狀態、過渡狀態。

  那麼,歐洲都有些什麼樣的「政治正確」?它體現了統治集團的什麼樣的意識形態?

  在過去近半個世紀,特別是90年代以來,歐洲的「政治正確」大概涵蓋三個層面:

  一是經濟。主流觀點認為,國家发展靠市場,市場自己會調節,政府不要亂干預市場,但還是要提供一些政策引導和福利。

  二是政治。主流觀點認為,民主是最好的制度,民主政府最能保障人權,民主政府聯合起來的一體化是歐洲最正確的发展方向。

  三是社會。主流觀點認為,每個人、每種文化、每種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自由多元乃是全社會幸福生活的基礎。

  上述觀點固然「符合資產階級利益」,但與啟蒙以來各個時期的流行觀點還是不完全一樣。這些觀點是如何取得「政治正確」的地位的呢?

  二戰後,百廢待興。歐洲各國政府秉持凱恩斯主義,參與市場重建,還逐步完善了福利國家。如是,階級關系緩和,經濟也快速发展,歐洲出現了「黃金二十年」。到上世紀60年代末,經濟增長下滑,各國政府為刺激經濟施行寬松的貨币政策,並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由于錢越來越「不值錢」,工人就能像過去一樣「漲工資」;而且錢「不值錢」主要損害的是有錢人的利益,因此工人也並不介意。

  然而,長期高通脹必然導致經濟扭曲。在70年代初,西方經歷了其戰後的第一次危機。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失業迅速增多,原本對工人階級有利的高通脹也就變成了有害。政府必須改弦更張,尋找新辦法。

  1979年,美聯儲的新主席沃爾克實行貨币緊縮政策,大幅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脹。但是,高利率導致投資低迷,失業率隨之大幅攀升,達到了滯脹以來的最高點。過去西方政治家擔心工人失業會導致自己被選下台,不敢采取導致工人失業的政策,沃爾克的新政策堪稱一場革命。1984年,里根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繼續采取通縮的做法。

  而在里根之前一年,學習美國做法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再次出任英國首相。歐洲大陸也跟隨美英,逐漸放棄了傳統了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轉而重視市場的作用。這些親市場的新政策被稱為「新自由主義」。

  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政党一開始對新自由主義並不認可,但由于缺少替代政策,最終也向新自由主義靠攏。到80年代末,新自由主義已成西方共識,主導政府決策,亦得到知識分子和媒體的廣泛支持。冷戰結束後,全球都被卷入新自由主義的洪流,市場主導與自由貿易幾乎成為所有主要國家的國策,經濟全球化也因此快速推進。自由市場和經濟全球化不但成為歐洲的「政治正確」,甚至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被視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新自由主義的本質是犧牲「平等」以換取「增長」,對下層民眾利益的損害不可謂不明顯。為了讓民眾接受其新自由主義主張,統治集團必須要論證新自由主義的合法性。新自由主義者提出,個人尊嚴和自由是文明的核心價值,這個價值很容易受到法西斯、共產主義、獨裁以及各種形式的國家干預的損害;相反,依憲保障財產權、市場經濟、個人自由,人的潛力就能得到最大发揮,人類的福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在自由的名義下,歐洲一體化迅速发展——歐盟將「四大自由」(貨物、服務、資本、人員的自由流動)作為立盟之基。在自由的名義下,歐洲對外推廣民主、人權。在自由的名義下,歐洲人的生活方式也迎來大解放,大麻合法化、色情交易合法化(除了兒童色情仍是絕對禁忌)、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在多個國家逐漸成為現實。

  而統治集團論證新自由主義的另一個辦法則更委婉些。上世紀60年代末,在經濟不景氣的同時,歐洲出現了「新社會運動」。運動的激情過後,歐洲湧現了形形色色的後現代主義思潮,把尊重「弱小、次要、偶然、差異、邊緣、局部、斷裂」的立場贊為美德。

  這導致歐洲的社會管理中逐漸采用了文化多元主義的立場——容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在對外政策中則逐漸采用全球主義的立場——對外发展援助、對外人道主義干涉也被認為理所當然。在文化多元主義、全球主義面前,平等問題便被輕松消解掉了。如有學者所言:「只要(新自由主義)的受益者和受損者在種族上、性別上是分散的,那麼不平等問題與正義就已經沒有聯系」。

  新自由主義是為了「糾偏」戰後发展模式才出現的,它給西方乃至全球又带來了幾十年的大发展。歐洲一體化、經濟全球化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重塑了世界的面貌。但是,2008年底爆发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新自由主義逐漸失去光環。

  全球金融危機被認為是經濟過度金融化的惡果,而隨後于2009年底爆发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則被認為是歐洲一體化发展過快的惡果。由于金融化與地區一體化皆由新自由主義理念推動,因此這兩大危機皆被歸咎于新自由主義。

  西方各國政府未能及時檢視新自由主義政策,反而將節支、減債、削福利等新自由主義的藥方作為主要的反危機手段,讓民眾承擔了反危機的主要成本。民眾對體制不滿,紛紛轉投邊緣政党,而精英之間的分歧也開始增大。

  歐洲的「政治正確」開始動搖。過去大家不敢提、不好意思提、覺得沒必要提的觀點,紛紛重新冒頭。一體化過去是歐洲的最大特色,是外人評價歐洲发展程度的指標,現在遭到圍攻。全球化過去被認為是歐洲发展的原因,現在被認為是衰敗的根源。反歐盟、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極右党過去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現在卻成為「為民請命」的時代先鋒。

  不過,歷史的发展不是一條直線。並非統治集團「牆倒眾人推」,「政治正確」就要改頭換面。

  第一,當前歐洲的反建制政治勢力攻擊的是「政治正確」中不同的組成部分。歐洲的新自由主義表面上提倡的僅僅是「市場」,但實際上的內容要更多一些——它是自由、平等以及多元的混合體,因此也有人把歐洲冷戰後盛行的新自由主義稱為「進步自由主義」。當前極左政治勢力攻擊的主要是經濟上的自由,而極右政治勢力攻擊的主要是文化上的多元。換句話說,建制派的敵人雖多,但這些敵人不完全是一路的。

  第二,危機既是個解構的過程,也是個重構的過程,舊的政治勢力不會完全退出歷史舞台,而是要積極地參與重構,以求在新的政治格局中佔據有利位置。歷史上,英國保守党領袖撒切爾夫人就成功地利用民粹主義主導了「改朝換代」。

  當前歐洲湧現的新一批執政者雖未坐穩江山,但不少人重蹈撒切爾夫人的策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一方面擁抱自由主義全球化,另一方面保護地方產業、限制外來移民。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與此類似。他們迎合民眾的一些看法,以爭取政治資本來主導轉型。這些政治家的政策不會是徹底顛覆性的。這也就意味著,過去的「政治正確」也不會完全退出歷史舞台。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新舊理念將呈犬牙交錯的局面。

  第三,新理念通常與過去的意識形態存在辯證關系,是對過去的糾偏和補充。比如,東歐的波蘭和匈牙利倒向「威權主義」,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自由市場;不少歐洲國家都出台了限制移民的政策,但目的是為了避免文化多元主義引起民眾太大反感。換句話說,即便「政治正確」有了全新的內容,「政治不正確」作為其對立補充面仍將潛藏在社會之中。

[責任編輯:許淼祥]

头像
maltz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COLON 3451
注册COLON 2013-01-30, 10:42

Re: 轉載:西方的政治正確為何動搖了?

帖子 maltz » 2017-10-25, 07:15

上面這篇文章講的是社會大環境的「政治正確」的過去與盤整現狀,而西方大學裡的政治正確依據文章的分析思路:

1. 經濟:因為其社會正義的本質,必然融入反思新自由主義的潮流。反跨國企業經濟全球化與強推文化(意識形態)全球化會造成一些內在不和諧,但應是後者佔主導地位。
2. 政治:沒有差別,但主張更限制言論自由 (怕刺激到敏感的、弱勢的同學)。
3. 社會:以較激烈的手段堅持多元的老「正確」,抵抗正因經濟倒退、貧富差距增加而轉向國家主義、反移民的大環境。

雖然說年輕人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個人覺得近年這一波政治正確的大部份鼓吹者的本質是無能、脆弱與抱怨,較不可能成為引領進步的精英先鋒,頂多只是靠呼口號、排斥異己當上政府中低級主管,在學校裡當些忽悠的三流教授。但其社會正義的本質又有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世界人民大團結的積極作用。

BUTTON_POST_REPLY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2 和 0 位游客

cron